“过去汽车的产业链、供应链基本是垂直一体化的链式关系,一家总成和零部件企业,可能同时要供应多家整车厂商的多个车型,同时一个车型又需要有多家供应商来供货。但现在的分工体系是一种网状生态,原有的分工已经被打破,专业化分工体系正在重塑,网状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正在加速构建。”10月11日,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苗圩在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2021第三届全球新能源与智能汽车供应链创新大会上表示。
今年以来,芯片、优质动力电池、软件等汽车供应链上出现的紧缺状况,令汽车产业供应链稳定性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根据全球汽车咨询机构AutoForecast Solutions的最新数据,截至10月10日,由于芯片短缺,全球汽车市场累计减产量已达934.5万辆,比前一周增加了约25万辆,其中中国市场减产1.3万辆汽车,约占5.2%左右。
“传统芯片供应体系供应不足和目前全球高性能车载计算芯片的产业格局还没有固化,这两个因素为我国新兴车载芯片企业打开了一个在竞争中崛起的机会窗口。”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理事长陈清泰认为,当下芯片紧缺的情况,对国内半导体企业来说是一次发展的机遇。
缺芯为国产车载芯片崛起打开机会窗口
今年以来,受制于芯片短缺,多个车企相继宣布减产计划。自2021年7月以来,戴姆勒、宝马、大众等跨国汽车制造商,在最新一期财报发布时均就芯片问题发出预警,表示供应危机至少持续到今年年底。
“车规级芯片按功能划分,可以分为功能型芯片、功率半导体和传感器芯片三大类。其中,功率半导体包括IGBT、场效应晶体管(MOSFET)和电源管理芯片,在汽油车中占比大约40%左右,在新能源汽车中占比达到50%,是目前最紧缺的芯片。”苗圩表示。
《新一代汽车供应链痛点研究——车用半导体篇》白皮书显示,因2020年初爆发的疫情,半导体企业对国内汽车半导体产能需求做出误判,进而导致了产能和实际需求的初始差距,这是造成2020年底以来“半导体危机”的根源。同时,全球疫情防控的常态化,刺激了通讯和消费类电子产品的持续升温,抢夺了原本就不多的汽车半导体产能份额。加上汽车半导体的生产周期长,项目投资收益低,厂家扩产意愿低,所以难以短时恢复。
“我国汽车芯片设计起步比较晚,涉及汽车安全的发动机、底盘、车身控制等关键芯片,国产化率只有3%,同时车规级认证标准也不在我们手里,用户对国产芯片的信任度也比较低。”陈清泰说。
不过,随着近年来,我国芯片设计企业快速成长,车用芯片设计不断取得新突破,在传统芯片供应链“卡脖子”的情况下,国内车企也增强了选择国内企业研发设计芯片的意愿。“当下芯片紧缺的情况,对国内半导体企业来说也是一次发展的机遇。”陈清泰说。
动力电池回收可弥补前端资源紧缺
除芯片外,随着全球主要经济体纷纷宣布“禁燃”时间表,有着新能源汽车“心脏”之称的动力电池也一跃成为产业链中的核心环节。
据彭博社预测,2030年全球新能源乘用车渗透率将达45%以上,市场规模达到3700万辆,如果以每辆车搭载动力电池60KWh计算,将会出现2.2TWh/年的电池需求。
面对如此巨大的市场前景,国内各大动力电池供应商也在本土以外持续开拓海外市场。“欧洲要求新能源供应链本土化,为的是复制中国的电池产业链,这是有深层战略意义的。(欧洲车企)可能宁愿选择在欧洲本土采购更贵的电池,但是它需要我们的供应链过去。”湖北亿纬动力有限公司副总裁蔡金书表示。
在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八研究所研究员肖成伟看来,中国动力电池企业积极参与全球竞争、布局海外设厂,无论是从降低成本,还是从碳排放角度来看都有益处。“可以看到电池企业和整车企业都在积极布局电池产业链,从矿产开始一直到资源回收都在做积极布局。”肖成伟表示。
但值得注意的是,动力电池行业近期也面临着原材料价格疯长的情况。数据显示,截至10月8日,国内现货钴的价格已从去年四月不到24万元/吨的价格上涨至逾38万元/吨,涨幅近60%。锂原料价格涨幅更为疯狂。据SMM现货均价显示,截至9月底,碳酸锂、氢氧化锂、电解液等多种锂原材料价格出现不同程度上涨,部分涨幅已超过200%。其中碳酸锂的价格在一个月内上涨了50%,价格逼近19万元/吨,而今年年初时其价格仅为5.7万元/吨,涨幅达到233%。
随着动力电池原材料价格的飞涨,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也愈发受到业内关注。据相关机构预测,2025年电池累计退役量超过100GWh规模,电池的回收利用将成为一片新的蓝海市场。
“为什么要关注电池的回收利用?最根本的原因还是缓解上游原材料价格的上涨以及目前的金属资源短缺。近段时间以来,原材料价格上涨趋势非常迅猛,我国钴、镍、锰元素对外依存度超过90%,未来整个动力电池的产量还会增高,势必需要通过电池的回收利用弥补前端资源的紧缺。”中汽数据有限公司资深主管王攀表示。
江苏华友循环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鲍伟认为,电池的梯次使用保守估计可以使动力电池成本降低10%以上。“我们现在通过梯次利用和再生利用可以使电池成本降低20%以上,任何工厂降低10%的成本都是非常难的事情,通过再生资源循环板块的努力,能做到这个目标。中国是全球唯一花钱收退役电池的国家,通过湿法冶金、梯次利用实现了很好的增值作用。”鲍伟表示。
文/每日经济新闻 李硕
编辑/温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