瞰冬奥·相约北京 | 海淀“双奥场馆”尽显科技范儿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1-10-11 11:27

首都体育馆.jpg

10月11日,“相约北京”系列冬季体育赛事北京赛区(海淀)新闻发布会在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展示中心会议中心举行,海淀区相关部门以及首都体育馆场馆群、五棵松体育中心场馆运行团队分别介绍筹备及服务保障测试赛、测试活动相关情况。两座将要举办测试活动的场馆惊险科技范儿、智能范儿。

千平巨型投影屏幕打造“最美的冰”;首次应用最先进的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技术,碳排放趋近于零,每年可以节省100多万度电;还有6小时内实现“冰篮转换”……亚洲花滑公开赛、短道速滑世界杯、冰球国内测试活动三项赛事未来一个月内将分别在首都体育馆、五棵松体育中心举行,从北京2008年奥运会比赛场馆华丽转身,成为北京2022年冬奥会比赛场馆,尽显智能“科技范儿”。

10月13日至17日,首都体育馆将举办亚洲花样滑冰公开赛,10月21日至24日将举办短道速滑世界杯,2022年北京冬奥会这里将产生14枚金牌。首都体育馆采用全新的“二氧化碳”冰面,低碳的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技术运用其中,与传统制冷系统比,能效提升20%以上,场馆内采用了最先进的制冰技术,冰表面温差不超过0.5℃。

五棵松.jpeg

11月7日至10日,五棵松体育中心将举办冰球国内测试活动。竞赛馆进行了大量改造,包括房间改造、场地改造和伸缩看台系统改造以及照明、音响扩声系统、斗屏改造等。其中,将原有30*60米的冰面改为冬奥会要求的26*60米两种尺寸可转换冰场,这在国内是首例,北京冬奥会后可通过转换冰场尺寸继续举办各类冰球赛事。“6小时冰篮转换”技术,是五棵松体育中心最大建设亮点,提高了场馆利用率。训练馆和竞赛馆之间设有专用地下通道,赛时运动员可通过地下通道实现快速穿梭。训练馆采用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系统,相比传统制冷系统可节约40%以上的综合能耗。

实现“双奥梦想”,海淀赛区在疫情防控、场馆运行等场景,探索使用智能体温监测、无接触物品交换、通行控制,促进科技赋能奥运,提升疫情下奥运赛事组织的效率。通过利用新科技、新理念、新材料,力争在疫情防控、节能低碳、综合高效利用、竞赛观赛环境等方面,使双奥场馆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刘艾林
编辑/周学帅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