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建外街道坚持把学党史和为群众办实事结合起来,围绕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扎实推动“朝我说”“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居民身边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持续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让党史学习教育成效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
建国里社区:一封特别的感谢信
日前,建外街道建国里社区收到来自建国门外建国公寓(建国里11号院1号楼)50多名军休干部送来的一面写有“心为民所系做公仆 利为民所谋办好事”的锦旗及一封特别的感谢信,信中写道:“如今的建国公寓环境面貌焕然一新,干净平整的地面,崭新洁白的围墙,加装运动器材的活动场所,平稳安全的老年通道,全部呈现在居民面前……这些成果,离不开街道和社区的精心安排,从规划立项、报批筹资,到具体施工方案的落实,时间之短,速度之快,效率之高,质量之好都值得称赞。充分体现了社区为民解忧和务实作风……”1000余字的感谢信里,多次出现了“为民”和“感谢”两个关键词。字里行间,不仅看到了社区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也感受到了基层工作者的为民初心。
据了解,建国公寓位于建国里社区11号院1号楼,属独栋楼宇,是一座多年的老旧公寓。这座独栋楼宇内居住着八所管理的50多名军休干部和600多名居民。因地理位置的空间限制,建国公寓内没有活动场所,楼宇两侧的生活环境也非常差,特别是楼房西侧部分破平房拆除后,留下一个长40多米,宽3米多的深坑,让原本空间就极为有限的公寓显得更加拥挤狭窄。且公寓楼前的台阶、陡坡较高,无防护措施,给居住在建国公寓腿脚不便的老年人带来很大困扰。深坑得不到治理,成为居民的“心头病”。
对此,建国里社区党委高度重视,多次进行实地考察,积极筹措改造经费,启动《建国公寓环境整治改造工程》。改造过程中,社区安排专人对整治改造工程进展、工程质量进行不间断跟踪检查和监督。历时10余天,《建国公寓环境整治改造工程》全面竣工,共铺设地砖路面约360平方米,粉刷围墙340余平方米,加装铁护栏约90米,彻底解决建国公寓生活环境存在的“疑难杂症”。
如今,公寓西侧的深坑被填平,建起了供居民自由活动的场所,楼宇前新建了老年人专用安全通道,更换室外歇息专用排椅,以便老年人休息。建国公寓环境整治改造工程有效地改善了居民的生活环境,提高了居民生活质量。居民对社区的工作效率和工作态度赞不绝口。
光华里社区:更换老化暖气管道 心系群众解民忧
“今年冬天再也不用担心暖气管道漏水了,感谢社区及时为我们更换了暖气管道,你们辛苦了”。
光华里社区光华东里17号楼供暖管道老化一直是困扰居民的问题。日前,光华东里17号楼供暖管道进行了一次“大换血”,将老化供暖管道进行更换。
据了解,光华东里17号楼为老旧小区,供暖管道老化、保温层严重破损、阀门腐蚀无法开关。同时,存在沙眼渗水,冬季供暖期间管道水流出地面,导致地面出现结冰现象,对老人、孩子及过往居民都是潜在的危险。
为彻底解决光华东里17号楼4单元暖气管线渗水问题,切实保障居民在入冬供暖前正常使用,社区党委多次协调,并申请专项资金,对供暖管线进行统一更换。目前,光华东里17号楼供暖管道已改造完毕,老化的供暖管道全部更换为新管道。
大北家园社区:旧墙彩绘换新颜 社区居民笑开颜
“这面墙太脏了,又直接面向主干道,太影响环境美观了,希望社区能美化一下……”
据了解,这面墙位于南郎小区西北侧,庆丰路与建国路的交汇点,是行驶在庆丰路上的第一眼“景观”。多年来,受雨水侵蚀和各类小广告的破坏,导致此墙面“面目全非”。在日益美化的社区环境中,这面墙显得尤为突兀,影响了整体环境。
针对这一现状,大北家园社区党委高度重视,召开改造专项会议,广泛征集居民意见和建议,并将改造内容形成具体方案,上报街道。在街道大力支持下,社区党委与设计公司多次进行沟通,经过多次修改后确定了设计方案。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一面极具特色的社区文化墙以全新的面貌呈现在大家面前,吸引了周边居民驻足观看。旧墙的改造升级,不仅美化了社区环境,刷新了社区“颜值”,更成为了街面一道靓丽的风景,受到居民纷纷点赞。
建外街道将持续深化党史学习,想居民所想,急居民所急。做到事事有人管,件件有落实,于生活细微处展现责任和担当,在点滴小事中践行初心和使命。用心用力用情,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文/建外街道 实习记者 梁燕
编辑/董晓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