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一场疫情牵扯出来的“剧本杀” 剧本杀 “杀伤力”已超乎游戏
武汉晚报 2021-09-30 09:33

近日,“剧本杀”被一场疫情推到了风口浪尖上。9月21日,黑龙江哈尔滨报告新增一名新冠病毒阳性感染者(后转为确诊病例1),曾连续三天参加“剧本杀”娱乐项目,每次时间4-5小时不等。哈尔滨病例2、病例3为菲律宾境外返哈解除隔离人员,9月21日,作为病例1的密切接触者在主动筛查中发现。两人8月3日回国,均曾玩剧本杀。

除了疫情给“剧本杀”带来的热度,9月22日又有新闻报道称,一位杭州小伙沉迷“剧本杀”,经常半夜大吼大叫。近日,恐怖暴力的“剧本杀”被新华社点名,该类沉浸式游戏对未成年人潜藏的隐患也引发热议。

因玩“剧本杀”导致心理问题

“我儿子最近快走火入魔了,医生,你救救他吧!”50出头的王女士(化名)一脸焦急,紧拉着读大三有社交恐惧症的儿子,走进浙江省人民医院临床心理科。

“对于这种线下游戏沉溺其中,或者说入戏太深,可能会影响身体健康,尤其是心理问题。”浙江省人民医院临床心理科苏衡主任表示,“我们临床心理科平均每月都会接诊因剧本杀而发生心理疾病的病人,这些病人或抑郁、或焦虑,甚至出现了幻觉等精神病学症状。王女士儿子就是其中一位。”

“我儿子现在每天什么都不做,学也不想上,正常的生活都完全被打乱了,不好好睡觉,不好好吃饭,每天就是想着玩这个东西。”王女士的儿子小刘(化名)今年21岁,上大三。2020年下半年,小刘经朋友介绍开始玩剧本杀。一开始,看到平时不喜欢社交的儿子像换了个人似的,交了不少朋友,话多了,王女士打心眼里开心,觉得比玩那些电子游戏强多了。可时间久了,王女士的心开始慢慢往下沉。儿子虽话多了,交流的内容都比较黑暗和偏激;与朋友不大聊现实生活和学习,只交流剧本杀里的内容。王女士说,晚上有时候玩到很晚,睡着了也常常能听到他半夜里大喊大叫,应该是做恶梦惊叫。而且小刘的情绪也非常不稳定,比如劝他少玩剧本杀多休息,就大发脾气。

经过了解和检查,苏衡主任确定小刘是一种游戏成瘾状态,且伴随明显的焦虑情绪。经与心理医生一番交流后,小刘稍微认清了一些游戏和现实的真正关系。“但真正的治疗却是任重而道远,需要本人、家长、学校和医生的密切配合。”苏衡主任坦言。

为何剧本杀“杀伤力”这么大?

引人入胜的剧本,“沉浸式”的体验,烧脑的推理环节……近几年,这种名叫“剧本杀”的游戏方式悄然兴起,其故事性、悬疑性、刺激性及自带社交属性吸引了大量年轻人。

它以剧本为核心,玩家分别扮演不同角色,在主持人的带领下完成最终目的,一般为找出真凶,还原故事。但随着行业竞争日趋激烈,少数“剧本杀”商家开始在游戏内容、场景设置等环节宣扬恐怖、暴力、灵异,以此为商业噱头吸引年轻人。然而,检索网上报道,发现有不少未成年人因为玩恐怖“剧本杀”出现精神萎靡、经常失眠等心理疾患。

浙江省人民医院临床心理科苏衡主任表示,剧本杀虽然是游戏,但它要求参与者要完全沉浸在角色中,且要求在比较短的时间接触、处理很多的信息,做出决策。戏剧的吸引点之一,就在于矛盾冲突。极端场景的设置、极端情节的构建、极端情绪的展现、极端人格的变化,在剧本杀的剧本设置中占据了重要位置。而这些内容,对人的心理影响是明显的,尤其是对于青少年。剧本杀在短短的数个小时时间内发生了诸多情节和反转,让有些参与的人们对于现实生活的平淡乏味,更是体验深刻,继而更加厌倦现实生活。

虚拟、浓缩、即时满足的成就感,让人们的生活处于“高度刺激、高潮不断”的状态,一旦回归现实生活,那种对比和落差,会让人顿生不满和轻视,情绪发生明显的变化。苏衡主任说,有些剧本的情节有暴力、凶杀等,让本来胆小、心智没有完全成熟的青少年,会把这些情节当作了现实,受到惊吓。

“4天了,没有任何淡忘恐怖细节的迹象, 晚上一关灯就觉得凶手在黑暗中逼近,害怕得根本睡不着觉,快崩溃了!怎么办,怎么办啊……”这是一位刚参加工作的女青年,眼睛泛红向医生诉说。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王华说,未成年人心智尚未完全成熟,如果在游戏中惊吓过度,有留下心理阴影的风险,甚至产生心理创伤。她建议,这类“剧本杀”游戏或可进行分级,以限制参与者年龄等方式对未成年人进行保护。

玩“剧本杀”要适可而止

“生活之余偶尔玩玩剧本杀无可厚非,放松一下心身,但时间一定要把握好,长期痴迷性沉浸易出问题。”苏衡主任说,是游戏就有可能会上瘾,表现为无法控制游戏行为的发生频率、持续时间、终止时间等,成为生活中优先的事项。

有人一周玩好几天剧本杀,在店里玩到三更半夜,经常如此会损害身体健康。长时间的熬夜不但引发失眠,造成内分泌的紊乱,免疫力的低下,增加患上疾病几率,也导致学习或是工作效率降低,同时若睡眠不足,睡眼惺忪接着开车、进行高空作业等,则会增加危险的发生;上瘾难以自拔者,易产生精神心理问题,焦虑或抑郁情绪、甚至出现幻觉等精神病学症状等,应引起各方面的重视。

苏衡主任表示,自己所在科室接诊因玩剧本杀出现心理问题的病人,最小是名15岁的初中生,最大30岁,为开店小老板。他建议,对于未成年的孩子最好在家长指导下参与,比如可帮助剧本内容的选择,对娱乐时间进行把控与限制等。

心理专家表示,“剧本杀”的剧本及剧情的引领很重要,需要有正确的价值导向,来给参加者赋以正能量。心理学上的心理剧、角色扮演等形式,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剧本杀”。正能量的“剧本杀”对参与者释放精神压力、丰富想象力、加强人际沟通具有积极意义,但如果内容过于恐怖刺激,参与者又没有一定辨别能力,例如未成年人沉迷其中,反而会造成参与者现实和剧情的角色混淆,产生心理问题。

如果因为恐怖“剧本杀”受惊吓而产生心理隐患,要第一时间寻求专业心理治疗帮助。症状轻微的,可通过亲友陪伴,用运动或其他方式转移注意力,以此缓解恐惧情绪。

编辑/倪家宁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