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广州“双减”工作逐步扎实落地,对于校外学科类培训机构的相关规定也陆续发布。“双减”后,家长和学生如何安排课后时间?广州校外培训机构调整转型进展如何?考试少了,作业减了,素质教育的“加法”又将怎样做?本期“双减”加减法,聚焦上述话题。
家长:校内知识学扎实 保证睡眠和运动
王女士的儿子毛毛今年读小学三年级。“双减”后的新学期,课后时间怎么过,王女士为儿子安排得明明白白——周中主要安排学科类培训以及编程课,周末则安排演讲、围棋、声乐等素质类课程。
每个工作日的周一晚上,是毛毛的一对一英语面授课时间。周一下午4时15分放学,毛毛一般会在下午4时30分左右到家,下午6时之前完成当天的书面作业,吃完晚饭后到家附近的教培机构上课到晚上8时30分左右。做完当天的英语作业,毛毛还会听上一会儿英语听力,9时30分准时上床休息。
“孩子正是长身体的时候,身体好了才是其他一切的基础。”这是王女士坚持的原则。体育锻炼也要跟上。
“现在的原则是把校内知识学好学扎实,保证睡眠和运动。”家长李女士告诉记者。如今儿子坚持每天自主进行语文和英语的听和读,课外阅读方面在保持广度的基础上增加深度。
从这个周六开始,李女士的儿子每周末会上一次校外足球培训课,每次课程时长一个小时四十分钟。“正好有妈妈组班,上课地点离家不远,足球也是中考选项,孩子也愿意参加,我们就报了。”李女士说。
“我现在很认同育儿书上的一句话,生活中处处都是教育的机会,只是父母要花点心思,把握好这些机会。”李女士坦言,“双减”之后,她和孩子爸爸反而开始“补课”——补上对孩子的时间投入。以前,儿子的学习基本都交给学校和校外培训机构,如今他们开始有意识地花更多的时间陪伴孩子。
校外培训机构:缩减校区 转型素质教育
校外培训机构积极调整应对,将学科类课程调整到周中进行,并不在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寒暑假期开展学科类培训。记者留意到,考虑运营成本、教师排课等因素,不同程度地缩减校区也成为不少校外教培机构的应时之举。
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教培机构主动撤掉部分校区其实不算“坏事”,这是机构在积极应对,集中力量探索可持续发展路径的表现。
“双减”以来,各培训机构纷纷进行业务转型,其中素质教育是热门方向之一。
9月1日,好未来旗下学而思培优正式推出素质教育品牌——学而思素养中心,产品内容涵盖科学、编程、益智、故事、口才、传统文化、美育、围棋等模块。广州学而思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目前广州本地可提供科学、编程和益智课程。
卓越教育则推出“专注力训练、围棋、说中国故事、粤语文化、口才训练、编程、写字、思考星球”等八大素质课程。卓越教育广州分校教学管理总监莫剑斌介绍,培养孩子的动手实践能力和科技创新思维是卓越教育选择素质课程的优先原则,“双减”落地后,研发团队从其既有十多款素质课程中精选出八款,经过进一步迭代升级,正式向社会推出。
眼下,转型素质教育领域的教培机构正在和时间赛跑,市面上素质教育类产品供给百花齐放。随着有实力的机构不断加大该领域的投入,可以预见的是未来将有更多元化的素质教育类课程可供选择。也有行业人士指出,随着资金和人才的不断涌入,素质教育赛道也可能产生更多符合孩子素养提升需求的细分领域。
借力第三方课程供应商,缩减转型前期准备时间,快速培养行业直觉,这是不少教培机构转型时的选择。记者了解到,包括树华美术、编程猫、网易有道等品牌都在面向探索转型的学科类校外机构输出相关素质教育类课程,助力机构转型升级。
不过,素质教育类课程供给增多并不意味着短时间内就有大批家长愿意为此爽快买单,家长和学生对富裕课余时间的使用安排及其消费习惯的转变都需要一定的时间。
“我们更多的是希望通过素质课能为小学低年级或非毕业班的家长多提供一个选择。”莫剑斌同时也呼吁,行业从业者可以一起维护市场的健康平稳,推动可持续长远发展,不要让素质课又变成另外一个焦虑的放大器。
文/王婧
编辑/倪家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