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丹领衔花滑青训基地
在中国双人花滑的历史上,张丹/张昊虽然是“三大双”时代的后辈,但依然成为了时代的创造者。2006年他们在都灵拿到中国花样滑冰当时在冬奥会历史上的最好成绩——银牌,完美诠释了“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含义。在接受北青-北京头条记者采访时,张丹坦言,“回想起意大利都灵冬奥会,有遗憾,更有感恩。”
在2006年都灵冬奥会上,为冲击金牌,张丹/张昊挑战高难度动作抛四周跳。张丹在转完三周后重重摔在冰面上,就在所有人都以为他们放弃比赛时,经过简单地包扎之后,张丹重新回到冰面上。两人顺利完成了接下来的高难动作,最终以189.73分获得一枚宝贵的银牌。伴着那首《龙的传人》的优美旋律,张丹/张昊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奥运精神,也感动了全世界。
都灵冬奥会,张丹在摔伤的情况下仍与张昊获得宝贵的银牌
回忆起当时的比赛,张丹如今仍感慨万千,“有一些小遗憾,因为一些动作的失误,我们最终没有站上最高领奖台。从另外一方面来说,也是因为那届冬奥会,让世界更多的人认识了我们,对于花样滑冰这项运动以及中国运动员的关注度都增加了很多。我们作为中国运动员的代表,很好地诠释了奥运精神。”
4年后的温哥华冬奥会,中国三对双人滑组合申雪/赵宏博、庞清/佟健、张丹/张昊创造了中国花样滑冰的“黄金时代”,最年轻的张丹/张昊最终获得第四名,申雪/赵宏博、庞清/佟健分别获得冠军和亚军。
2012年张丹由于身高原因,不得不选择退役。“频繁出现伤病,两个人再继续下去是比较难的。运动员很清楚自己的成绩和训练状况,即便继续勉强坚持,我俩也不一定会有特别好的成绩。所以在2012年我选择退役,希望自己能在状态比较好,或者是说在自己还年轻的时候去开始新的生活和工作。”张丹说。
张丹成功转型
离开冰面,回归家庭,张丹褪下了荣誉光环,结婚生子。但在短暂的调整之后,张丹又回到了冰面上。抛下运动员的身份,转型培训青少年选手,普及花滑,让更多的人认识并关注花滑成了她的使命。张丹说,虽然已不做运动员,但在花样滑冰这条路上,自己完全可以用另一种方式贡献力量。
2020年成立张丹花样滑冰青训基地并担任总监督前,张丹考虑了很久,她希望青训基地的成立可以成为一个契机,让更多人的普通老百姓感受到花滑的魅力,让这项运动在大众之中更加普及。同时她也希望通过自己的教学,为国家队输送更多的未来之星,为冬奥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张丹说:“青训基地的成立是为了给花样滑冰学习者中较高水平的学员带来更专业、更具有针对性的培训指导。我们会了解每一个参训青少年的水平和能力,在保证时间的前提下,结合我们的训练计划,快速提高学员冰上的综合实力,促进其专业化发展,为中国花样滑冰人才储备和梯队建设打下坚实基础。同时也要提醒各位家长及孩子不能只注重花滑学习结果,更要注重学习的过程。”
投身花滑商演也是推广这项运动的一个好方式
为助力北京冬奥会,体现冰雪运动之美,中国首部冰上舞剧《踏冰逐梦》即将拉开2021-2022年巡演的序幕。率先登陆上海东方体育中心体育馆,并随后在北京继续上演,在为北京冬奥提前预热的同时,将冰雪运动的魅力扩展到赛场之外更加广阔的公共领域之中。值得一提的是,在此轮巡演中,张丹将与合作了14年的老搭档张昊再度牵手。张丹表示:“《踏冰逐梦》这个作品和角色我已经打磨了4年之久,和张昊再度合作,更像是一场圆梦之旅,不仅重拾以往的默契,也令角色更加丰满。希望更多的人能够通过这个作品欣赏花样滑冰,享受美的盛宴。”
对于2022年北京冬奥会,张丹也有很多期待,“我也会以实际行动推广冰雪运动,希望能够吸引更多的青少年参与到冰雪运动中,为‘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添砖加瓦。”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周学帅
编辑/张颖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