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聂耳在日印记,人民的音乐战士在此“终焉”
新华每日电讯 2021-07-02 10:33

盛夏时节,在日本神奈川县藤泽市湘南海岸公园,苍翠的卫矛树和清新的海桐花环绕之中,一座“耳”字形纪念碑,面海而立。
1935年7月17日,23岁的中国音乐家聂耳在这附近的鹄沼海岸游泳时不幸溺水身亡。为纪念他,1954年,由当地民众发起建造的纪念碑在公园面向相模湾的一角落成,后几经重修和扩大,形成如今聂耳纪念广场的样貌。

广场内有多座纪念碑,昭示着两国人民对聂耳的缅怀之情。步入广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1965年纪念碑重修时郭沫若题写的“聂耳终焉之地”石碑。碑文由聂耳在日本结识的日本剧作家、社会运动家秋田雨雀撰写。
“聂耳1912年生于中国云南省……在二十多载的短暂生涯中,写作了讴歌中国民众劳动的《大路歌》《码头工人歌》,以及现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
在“耳”字纪念碑右侧,两块来自云南的花岗岩碑上,用中文更详细地回顾了聂耳的生涯。“从小学开始,聂耳的音乐天赋就初露锋芒,笛子、胡琴、月琴无所不精。16岁的时候,他兼职做着家庭教师,完成了昆明师范学校的学业。17岁时到广东的戏剧学校、音乐学校学习。这个时期,他开始接触到马克思主义书籍,积极投身到学生运动中……”
1928年聂耳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年,聂耳到上海,希望进一步深造,但等待他的却是失业和贫困。这段时间的个人经历和对劳动人民悲惨生活的体察对聂耳产生了深刻影响。1933年,聂耳由田汉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
在此后的两年中,聂耳为歌剧、话剧和电影谱写了《新女性》《开路先锋》《大路歌》《前进歌》《毕业歌》《铁蹄下的歌女》等主题歌和插曲,在全国广为传唱。同时,由于这些歌曲成为鼓舞人民、打击敌人的有力武器和战斗号角,反动当局准备逮捕聂耳。聂耳按照党组织的决定离开上海,取道日本赴苏联。
据相关史料,1935年4月,聂耳从上海登船抵达日本。在此前夕,他完成了《义勇军进行曲》的初稿,并在5月之前将定稿寄往上海。同年7月17日,聂耳在藤泽拜访友人期间溺水身亡。
聂耳纪念碑和纪念广场的建造过程,也是中日两国民间友谊绵延不断的缩影。1949年,藤泽市民呼吁为聂耳建造纪念碑。1954年,由聂耳的友人、著名建筑家山口文象设计、剧作家秋田雨雀撰写碑文的纪念碑落成。纪念碑后因台风灾害而损坏,于1965年重修完成,一同建起的还有“聂耳终焉之地”纪念碑。1986年,藤泽市民和有关方面捐资建成聂耳胸像浮雕,纪念广场也在神奈川县和藤泽市的支持下维修并扩大。
湘南日中友好协会会长上野笃志告诉新华社记者,纪念碑主要由藤泽市民捐资建造。“每人捐一两千日元,纪念碑是在广大市民的捐助下建成的。大家怀抱着对聂耳的惋惜、留恋之情,同时认为通过聂耳来传达日中友好,是最重要的。”
因为聂耳,昆明市与藤泽市结下了不解之缘。1981年两市缔结为友好城市。据藤泽市市长铃木恒夫介绍,自纪念碑落成以来,有当地民众自发在每年7月17日聂耳忌辰前往献花,尤其是缔结友好城市以后,每年纪念活动都有上百人参加。
与湘南海岸公园相邻的藤泽市观光名胜江之岛,是聂耳曾经游历的地方。山顶上,有藤泽市和昆明市共同建造的中式庭园春泽园。据陪同记者的藤泽市观光协会工作人员谷川雅美介绍,春泽园落成于2003年,旨在纪念聂耳和两市的友谊。
谷川说,为建造春泽园,昆明市专门派传统建筑工匠来藤泽,而在此之前,藤泽也在昆明捐资建设了藤泽昆明友谊馆,作为日中文化交流场所。多年来,两市互派市民访问团,还共同举办中文演讲比赛、日语演讲比赛以及两国传统文化活动,培养了大批致力于中日友好的青年学子和友好人士。
鹄沼海岸的潮声伴着海风轻轻敲击着耳鼓,“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的庄严旋律似乎萦绕耳边。
在聂耳胸像浮雕右侧,是纪念缔结友好城市30周年时昆明市赠送给藤泽市的石碑,上书“一曲报国惊四海,两地架桥惠万民”。

文/杨汀 姜俏梅 郭威 华义

编辑/倪家宁

相关阅读
视点|“清明节的铭记”主题教育系列活动启动仪式在抗战馆举行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4-03
在400多件展品中找到80多年前的“龙”,国歌展示馆春节“寻龙记”
新民晚报 2024-02-15
田汉侄女讲述《义勇军进行曲》在海外的传播:“国歌代表着我们的使命”
上观新闻 2023-12-11
这场在北京举行的重要仪式,有两个最新变化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9-30
2023年首都大学生记者团集体采访实践活动在沈阳启动
人民网-教育频道 2023-08-16
观演|第七届聂耳音乐周启幕
新华社 2023-07-18
扫墓时遇到这样一场音乐会
工人日报 2023-04-08
朝阳区举行烈士纪念日系列公祭活动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09-3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