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研团队致力解决“隐性饥饿” 功能农作物已落地吉林
中国新闻网 2021-05-28 20:44

吉林大学团队在田间插秧

在地处中俄朝三国交界地带的吉林延边地区,中国科研团队正在从事“功能农业”研究,为在世界各地存在的“隐性饥饿”问题提供解决方案。

记者28日随吉林大学植物科学学院韩俊友教授团队在吉林省延边州珲春市下田,种下了由该校研发的水稻新品种。

韩俊友向记者介绍,人体摄入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能消除“显性饥饿”,但必需的微量营养素长期摄入不足则会引发多种健康问题,这一现象就是“隐性饥饿”。

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资料,全球约有20亿人正遭受“隐性饥饿”的困扰。

一松亭村民在田间插秧

韩俊友介绍,“功能农业”是指,作物通过营养强化技术和在天然富含有益成分的土壤环境中生长,使农产品定量含有硒、锌等营养成分。“它是解决‘隐性饥饿’的重要路径。”

据了解,过去十几年间,中国作物营养强化项目主要围绕提高铁、锌和维生素A等微量营养素的目标,在水稻、小麦、玉米和甘薯四大作物上开展工作。

韩俊友认为,造成农产品微量营养素缺失的原因主要包括土壤退化和栽培措施不当等。四年来,韩俊友团队在珲春地区积累了不少育种、栽培、环境改良等方面的宝贵经验。

“比如,我们利用当地一家养猪场产生的沼渣、沼液,再根据不同地区不同作物加入不同的元素,开出不同的配方,这样的肥料能帮助作物拥有更多的微量营养素。”韩俊友说。

一松亭村一景

四年来,吉林大学在延边州设立了多个教学科研基地和相关检测平台,以“功能农业”为主线,在延边州推广种植了水稻、大豆、中药材等多个品种、品系,一些已经颇具规模。

韩俊友坦言,作物营养强化技术前期投入很大,往往需要花费多年培育,不过,一旦育种成功,效益也是巨大的。

韩俊友表示,过去几十年,中国通过发展高产农业解决了“吃得饱”的问题,通过发展绿色农业解决了“吃得安全”的问题,而眼下则要致力于让人们“吃出健康”。

文/郭佳

编辑/王朝

相关阅读
吃好喝好为啥不长个?咱就是说你没这份长高攻略
湖南省儿童医院 2022-04-08
科研人员发现植物种子“含铁秘密” 有望帮助解决“隐性饥饿”问题
中国新闻网 2021-09-04
营养缺乏病不见了,但“隐性饥饿”还在
北京青年报 2020-12-25
您知道吗?吃饱后不能缺少的还有“微量营养素”!
食今不昧 2020-12-18
2020年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名单
新华社 2020-11-25
我国科研团队发现提高农作物吸收硅元素能力的“密码”
​新华社 2020-03-24
3亿中国人面临隐性饥饿困扰 存在营养不平衡等问题
科技日报 2019-10-16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