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国文联、中国国家博物馆和中国摄影家协会联合主办的“希望的田野——脱贫攻坚 共享小康全国摄影展”,近日在国博开展。中国文联主席、中国作协主席铁凝宣布展览开幕。
中国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李前光在开幕式上表示,历经8年,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力度最强、惠及人口最多的脱贫攻坚战历史性地画上了句号,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人类社会进步史、世界文明演进史上矗立了又一座光耀古今的里程碑。摄影,是人类社会发展历程的生动证明。这些珍贵的影像在社会学、历史学和人类学的探索中弥足珍贵,随着时光流逝越发温暖和光彩。它们虽然无声,却可以亲切地讲述昨天,也可以自豪地告诉未来。
中国摄协主席李舸指出,摄影人不畏严寒酷暑,不惧山高路远,用色彩还原脱贫地区山乡巨变、山河锦绣的时代画卷;用镜头聚焦基层干部攻坚克难、倾力奉献的生动画面;用光影见证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追梦圆梦、憧憬未来的幸福瞬间,为民族奋进留下了炽热而厚重的记忆,在这一史诗成就中展现出了光荣的责任与担当。此次展览旨在以影像彰显精神力量,深情讴歌伟大的脱贫攻坚精神。
据悉,本次展览恰逢脱贫攻坚全面胜利与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相交的重要时刻,共展出不同时期近150名摄影家的近180幅作品,均是多年来全国广大摄影人和基层一线扶贫干部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以及亲身参与扶贫助困具体工作中所拍摄的优秀作品。展览分为攻坚与圆梦两个部分,包含产业扶贫、就业扶贫、异地搬迁扶贫、教育扶贫、文化扶贫等内容,兼顾不同民族、地域、群体的广泛性。通过新旧照片对比的方式,着重突出黄文秀、白晶莹等奋战在脱贫攻坚战线上的先进人物,以及十八洞村、闽宁镇、悬崖村等脱贫攻坚重点区域。彰显了“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的脱贫攻坚精神。
展览形式设计力图实现多元化、多维度的视觉呈现。展厅设计了金黄的麦田实景,脱贫攻坚口号镜面廊道、透空栏栅摄影展墙和832个脱贫县的竹简造型墙等,既然丰富了空间层次,也增强了展览的表现力。同时加入了动静结合的互动元素,将观众现场沉浸式体验互动与线上全媒体传播相结合,通过纪录片《出山记》、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甘家沟村扶贫书记张飞的视频等,生动反映地区扶贫工作内容。展览还增加了脱贫攻坚数据统计多媒体互动项目,便于观众直观了解脱贫攻坚战在收入、就业、医疗、教育、居住等方面的巨大成果。
展览自启动以来,主办方通过多个平台、多种渠道进行征稿,得到了广大摄影工作者的热情支持和积极参与。依托中国文联、中国摄协主办“影像扶贫”工程、历届全国摄影艺术展、历届全国农民摄影大展等,从中挑选展览照片。同时向摄协各团体会员、各大报社、各大型网络新媒体平台、知名摄影家等定向征集脱贫攻坚主题作品。并且选派、邀请当地优秀摄影师专门赴总书记曾考察过的贫困地区进行影像回访记录。从2020年1月1日至5月中旬在全国范围内公开征集脱贫攻坚优秀作品,共征集到作品3万余幅/组,组织专家评选出优秀作品向大展组委会推荐。联合各大平台发起“脸庞见证脱贫”图片征集活动,得到热烈响应。在此基础上,又汇集其他征集活动中获得的图片,从中精选出部分作品,组成温暖的面孔墙,在展览中进行呈现。
本次展览位于国家博物馆南1南2展厅。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郭佳
编辑/乔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