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非遗工坊 助力乡村振兴 安徽不断健全四级非遗保护名录
中国新闻网 2021-02-28 22:13

记者28日从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厅获悉,安徽现有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3项、国家级88项、省市县级6000余项;拥有国家级非遗传承人119名、省市县级近8000名;国家级非遗生产性保护基地3个、省级非遗传习基地(传习所)87个、省级非遗教育传习基地30个。

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厅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安徽不断推进非遗传承保护,国家、省、市、县四级非遗保护名录不断健全,非遗传承实践能力进一步提高,传播交流方式和内容更加丰富,人人传承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动局面逐步形成。

资料图:国家级非遗——徽州砖雕传承人向游客展示雕刻技艺。张强 摄

近年来,安徽出台一系列法律条例,为非遗保护工作提供法治保障。创建了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安庆戏剧文化生态保护区。探索“非遗+扶贫”模式,带动贫困人口增收脱贫。“非遗+直播”形式,帮助非遗传承人、项目保护单位、扶贫就业工坊和相关非遗企业拓展销售渠道。

同时,建设非遗名录体系,不断壮大、改善国家、省、市、县四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队伍,并实施非遗传承人群研修研培计划、“名师带徒”工程。发掘和运用传统工艺所包含的文化元素和工艺理念,丰富传统工艺的题材和产品品种,开发了一批手工精湛、面向大众、具有非遗元素的安徽品牌传统工艺品及衍生品。广泛开展非遗“五进”活动(进景区、进校园、进社区、进军营、进公共文化场馆)。

值得一提的是,安徽目前已完成37名国家级和10名省级非遗传承人采集记录,包括文献片131部,综述片37部,文字口述资料350余万字,图片15000余张。

2021年,安徽将打造非遗工坊,以传统工艺为重点,选择覆盖面大、从业人员较多、适于带动就业、有市场潜力的非遗项目,命名建立非遗工坊;选调非遗工坊产品参加各类展会、进入旅游景区展示展销,助力乡村振兴。依托村镇、街区特色非遗项目,打造一地一品牌,培育一批非遗特色村镇、街区。

资料图:安徽歙县嬉鱼灯闹元宵,民俗传承600年。凌利兵 摄

同时,实施传统工艺振兴、名录体系建设、传承基地创建、传播推广、传承人记录等五大工程。

此外,举办长三角非物质文化遗产特展、大运河(安徽段)非物质文化遗产特展、澳门“根与魂——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非遗过大年文化进万家——视频直播家乡年”系列活动、“非遗购物节”活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安徽主场非遗展示活动、传承人群研习培训等七场活动。

文/张强

来源/中国新闻网

编辑/贺梦禹

相关阅读
法律制度体系初步建立 工作体制机制不断健全 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实施取得积极成效
法治日报 2024-11-07
非遗保护20年 我国世界级非遗数量居世界第一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0-10
非遗如何助力乡村振兴?燕京八绝推 “文旅赋能·乡村振兴”专题研讨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5-21
150余项中国非遗传统工艺在皖“赶大集”
中国新闻网 2023-11-11
非遗保护传承关键在人
人民日报 2023-07-10
中国首座大型区域综合性非遗馆将在杭开馆
央视新闻 2023-06-10
中国首座大型区域综合性非遗馆将在杭开馆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3-06-10
探索非遗与乡村旅游深度融合 首家燕京八绝非遗驿站落户延庆张山营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5-06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