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楼灯笼闹元宵 延庆非遗代代传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1-02-24 19:37

将高粱秆缠上金色贴纸,用大头针扎出正方形框架,再贴上彩纸,一面“墙壁”就这样扎好了……元宵节临近,在永宁镇手艺人时金亮手中,普通材料经过裹、扎、粘、钉等工序,摇身一变成为一盏盏戏楼灯笼。这一质朴的节庆传统,在当地延续了上百年,现已列入延庆区的区级非遗项目。

元宵节前扎戏楼灯笼,是永宁古城的文化传统。戏楼灯笼不仅可供观赏,还是永宁高跷的常用道具。每逢元宵夜,时金亮会手持自己制做的戏楼灯笼,伴着父亲的唢呐声和叔伯兄弟们的打鼓、击镲声,带着10岁的小侄女,踩着高跷闹元宵。高跷队里的“秀才”“老翁”手持戏楼灯笼,游走在街巷,营造出浓郁的节日氛围。

时金亮制做的戏楼灯笼,舞台、帷幕、飞檐一应俱全,犹如一座微观戏楼。今年,他用LED彩灯代替了蜡烛。“这样不仅安全,也让灯笼更漂亮,咱们的老手艺只有与时俱进,才能焕发出新的活力。”时金亮这样认为。

据北青-北京头条记者了解,因为疫情防控需要,今年元宵节永宁不举办大规模灯会,但时金亮还是制做了戏楼灯笼,在家庭范围内营造起节日气氛。这门技艺在他手上已经延续了30多年。

时金亮今年47岁,是土生土长的永宁西关人。他的外公是当地的泥瓦匠,在时金亮童年的记忆里,每逢元宵节前夕,外公都会亲手制做戏楼灯笼,质量好的可用10-20年。

灯笼为何采用古戏楼的造型?时金亮分析,永宁古建筑繁多,听老辈人讲,过去的关帝庙里建有戏楼,但随着时代变迁,听戏的人越来越少,戏楼也逐渐荒废。永宁的古戏楼现已无存,但人们的戏楼情怀,却用灯笼的形式传承下来。遗憾的是,永宁的戏楼灯笼并无明确的文字记载,但这一文化传统少说也有上百年。

通讯员 张宏民

摄影/张延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崔毅飞
编辑/李晓萌

相关阅读
视频丨北京延庆“戏楼灯笼”非遗传承人首次收徒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8-18
北京延庆“戏楼灯笼”非遗传承人首次收徒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8-18
看北京|永宁古镇闹元宵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2-24
延庆区举办24档花会欢欢喜喜闹元宵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2-24
猜灯谜、摇元宵、品小吃……东四胡同博物馆内居民欢乐闹元宵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2-24
看北京|延庆24档花会欢欢喜喜闹元宵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2-24
京津冀三地群众欢聚平谷闹元宵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2-24
包汤圆、做灯笼 石景山区多社区开展多项亲子活动庆祝元宵节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2-24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