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楼财经 | 9.9元买盲盒100%中奖可中苹果手机?专家:不要被盲盒噱头迷惑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1-02-01 09:02

随着泡泡玛特的成功上市,“盲盒经济”也随之走红。眼下,几乎所有商品都可以拿来做“盲盒”,从数码电子到美妆饰品再到生活日用。而网上一些商家宣传“9.9元抽盲盒,100%中奖,苹果华为手机中奖概率大”等等,让不少用户趋之若鹜。不过许多消费者表示,购买盲盒后只收到价值一两元甚至几毛钱的商品。还有的购买100个现金盲盒,则收到红色角标的“人民币样本”。还有的小学生热衷于购买卡牌盲盒,在卡牌上花费不菲。

在大平台也存在类似问题。有消费者表示,在找靓机平台花990元购买了10个盲盒,开出5个相同的剃须刀和4个相同的蓝牙耳机,重复率达90%。此外,9.9元购买的盲盒中包括有线台式小音箱、手电筒、有线鼠标等过时产品,认为商家有“清库存”嫌疑。并且这些盲盒均不支持7天无理由退换货。

对此,专家表示,盲盒消费反映出部分年轻人过于追求新奇、投机和刺激的非理性消费观念,消费者要理性消费,不要被一些所谓的盲盒噱头所迷惑,商家要提供真实、全面、准确地提供商品以及销售规则信息,充分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要确保按照承诺提供质量合格的产品,不能以次充好或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

9.9元能中苹果手机?假的

在电商平台上,不少店铺在售卖“盲盒”“幸运盒子”等,广告上的“高爆率出苹果、华为手机”“100%中奖”“抽不中手机可补发”等字眼格外引人注目。

一家销量6000余件商品的店铺内,仅有这一件商品,售价根据“出货率”分为廉价版和豪华版,售价分别为9.9元和39.9元。店主表示:“幸运盒子是一个有机会中手机的盒子,当然不是百分百中手机的,是随机抽奖发货的,以收到的礼品为准。有可能是手机、平板、相机、电子产品、日用品、护肤品、化妆品等等精美礼品。东西有高端也有中端也有低端。”

无一例外,下面的20余条评论均为好评,“拿回来拆开居然是全新的正版苹果12哇塞”“豪华版拆到了航拍无人机”“运气爆棚,出了一个华为手表”等等,没有评论提及低价值商品。那么,买盲盒真是天上掉馅饼的好事吗?

一位消费者对记者表示,自己在网上购买了两款主图均为手机的“盲盒”,分别花费49.9元,到手后发现,其中一份是驼背矫正背带,另一份是两张散装面膜,在电商平台上,这两款商品的售价均在10元左右。“太坑了,这都不是我需要的,等于100块钱都扔了。我感觉这是智商税。”

另一位消费者表示:“我会一次性买10个以上9.9元的盲盒,买得越多中奖概率越大吧?不过目前只开出来一些小东西,最贵的一个是颈部按摩仪。”经搜索,该颈部按摩仪批发价仅15元左右,最便宜的物品为一个钥匙扣,同款批发价最低不到1元。

在网上,也有不少消费者反馈自己曾经上当受骗,案例数不胜数。一位网友表示,自己曾在网上花200元购买号称iPhone中奖率高的盲盒,下单后,商家表示这是预售商品,需要等待几天后发货。该商品销量在这段时间猛然增长,在他收到商品时,该商品已经显示下架,而自己则只收到成本价不到10元的商品。个客服反馈,客服表示:“必须补偿,请先确认收货,我找老板再给你补发一个,发之前我帮你摇一摇哈,发个重的给你。”在确认收货后,收到第二个类似盲盒,但此时已经无法再找平台申请售后。“也就是说你花200块钱买2个10块钱都不值得的物品。其实在下单的时候你自己想一想,一个iPhone少说要好几千大洋吧,你想花几十米,几百米想换一个爱疯11?你想啥呢,商家是慈善家嘛?”

找靓机平台月销盲盒近30万,买10个有9个重复

不仅仅是小商家钻平台的空子搞盲盒,一些大的平台也曾玩过盲盒营销。此前,找靓机平台推出了多款“好运连连盲盒”,价值9.9元、19.9元、99元不等,不少网友表示,收到的东西疑似为库存商品,且不满意无法退货。

一位网友一次性买了10件9.9元的盲盒商品,收到货时不是自己认为的会收到10件快递,而是被挤在一个稍大的箱子内。最终开出的商品分别为:追光豹有线鼠标、台式有线小音箱、10支圆珠笔、手电筒、指尖积木、手持小风扇、桌面手机支架、TWS无线耳机、迷你蓝牙音箱(此前他曾开出过相同商品)、8GB的U盘(此前他曾开出过相同商品)。他认为,其中部分商品如台式有线小音箱等“现在几乎都见不到人用了,肯定是库存货”。

更加令他觉得难以接受的是,同时购买的10件99元的锦鲤盲盒,并非一次性拍下,而是单件分别拍下,则最终分别开出5个相同的电动剃须刀、4个相同的蓝牙耳机、1个TWS耳机,重复率高达90%,有“清库存”嫌疑。

另一位消费者表示,自己购买了8个盲盒均不满意,其中竟包括一个生产日期为2014年的插排。还有的表示,自己的男朋友在上面购买了99元的盲盒,“以为会中Switch或者手机,结果是保温壶,这不是个数码产品平台吗?”

不少消费者表示,开出的盲盒均不支持“7天无理由退换”,跟客服投诉无果,因此即使对商品不满意,也只能默默收下。

记者看到,在找靓机App上,多款盲盒正在热卖:售价9.9元的“好运连连盲盒”月销量19.4万+;售价19.9元的“稳赚不亏盲盒”月销4.8万+;售价49.9元的“欧气满满盲盒”月销1.2万+;售价99元的“靓选锦鲤盲盒”月销2万+,带图评论均为中奖手机、平板电脑、Switch等高价值商品,少有中差评。

现金盲盒开出样本人民币,卡牌盲盒盯上小学生钱包

除了实物盲盒,网络上的盲盒还包括现金盲盒、卡牌盲盒、文具盲盒等,这些盲盒的购买者许多都是未成年人,而盲盒的开出的商品则可能令孩子的零花钱血本无归。

一家售卖“现金网红抽钱盲盒”的商家整箱出售盲盒礼包,售价100多元包括100个抽奖盒,卖家声称其中有价格不等的现金。不过,买过的消费者则表示,“105块全换成了假的”,他开出的商品并非为流通的人民币,而是在每张纸币的左下角印有“样本”字样的印刷品。另一位买家评论:“血亏”。

而卡牌盲盒深受学生喜爱,有学生表示已经因此购买了几千元的卡牌,但依然没有集齐全套,卡牌除了收集外,还可以对战使用,因此可以看出在学生中形成了一种游戏和攀比的风气。在电商平台,这种卡牌售价不等,从2元到399元不等,月销量在5万以上的店铺很多。

此外,还有一种文具盲盒也是看准了学生市场。一家店铺的介绍显示,根据包含文具的数量不等,文具盲盒的售价从7.8元至26.8元不等,还可以一次性购买50件。“根本就不是图片上的笔,说按照关键词卖,那你干嘛不用正确的图片?收到的笔只值一块钱一支,都说贵了”,收到的货品的买家对此表示不满,认为卖家大有“挂羊头卖狗肉”的嫌疑。

专家:商家不应以次充好,应保障消费者权益

对此,中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研究会副秘书长陈音江对记者表示,“9.9元抽盲盒,100%中奖,苹果华为手机中奖概率大”等盲盒是一种典型的畸形消费,其负面影响不可小觑。这种盲盒虽然单个金额不高,但其盒内商品价值低廉,却用百分之百中奖来诱导大家购买。商家以一种娱乐或游戏的形式,诱导消费者付出高额费用,却得不到与其付出相匹配的价值。而且这其中很多购买者都是自控力相对较弱的年轻人,有的甚至是未成年人,很容易被诱导非理性消费。

他认为,盲盒消费反映出部分年轻人过于追求新奇、投机和刺激的非理性消费观念。年轻人自控力相对较弱,容易被诱导非理性消费。有的年轻消费者完全出于好奇或盲目跟风,在购买“盲盒”等所谓的盲盒消费方面投入大量金钱,最后往往不能买到相应价值的商品。消费者要理性消费,不要被一些所谓的盲盒噱头所迷惑,免得花了高价钱,既没买到愉悦的心情,又没买到物有所值的商品。

陈音江表示,商家要提供真实、全面、准确地提供商品以及销售规则信息,充分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要确保按照承诺提供质量合格的产品,不能以次充好或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要严格遵守有关法律法规,不得违规销售相关违禁产品,以及存在其它损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

近日,中消协也发文称,由于各行各业商家都发现盲盒市场有利可图,都希望来分一杯羹,除最初的玩具外,餐饮、美妆、文具、图书等诸多消费领域也都掀起了“盲盒风”,消费市场上随处可见盲盒的身影。但盲盒市场也存在诸多问题,其中包括:商家涉嫌虚假宣传,到手货品与宣传不符。盲盒与普通商品相比,具有很强的信息不对称性,消费者只能依靠商家的广告宣传来选购,这就很容易被商家的夸大商品价值、虚构中奖概率、颜色款式不符等虚假宣传所误导。此外,商家过度营销,消费者易中套“上瘾”; 产品质量难以保障,假劣、“三无”产品时有出现;消费纠纷难以解决,售后服务亟待改善等问题也存在。

对于商家以盲盒的特殊性拒绝“7天无理由退换货”服务,中消协也表示,盲盒的基本属性是商品,经营者必须承担法定的质量担保责任。无论盲盒是按照正品销售还是附属品销售,盲盒本身都是商品,经营者都必须承担法定的质量担保责任。一方面,要保证产品来源可靠、链条完整,杜绝“三无”产品和仿冒品;另一方面,积极履行退货、更换、修理等经营者义务,不得以“附赠品”“抽奖品”等借口免除应当承担的质量保证和售后服务义务。

中消协表示,尽管盲盒销售中关于产品的款式等存在一定的保密性,但关系产品质量和服务的信息,如产地、成分、生产日期、保质期、使用存储条件、安全警示、价格、“三包”等均应当充分告知,保证真实全面,不得作出虚假、夸大或者引人误解的宣传,让盲盒内在物品的商品价值、出现概率、分布方式等关键信息真实透明,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确保消费者知情选择。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温婧
编辑/田野

相关阅读
半两财经 | 拆盲盒成直播间新型消费模式 爆火背后隐藏三大陷阱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04-10
便宜的盲盒真能开出高端数码产品?盲盒内产品质量问题调查
法治日报 2025-03-31
快递滞留件盲盒,馅饼还是陷阱?
工人日报 2023-12-04
快递滞留件盲盒,馅饼还是陷阱?
工人日报 2023-12-04
“快递盲盒”,开出的是惊喜还是上当?
中国之声 2023-11-28
90后直播间花7万5开的盲盒卡片回收仅值1万3,起诉商家欺诈被驳回
扬子晚报 2023-10-12
直播间里的“变异”盲盒抽奖:平台表示将加强监管力度,律师认为或涉嫌赌博
成都商报 2023-04-25
法制 | 盲盒新玩法 消费者权益不能成盲区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3-31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