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撑起临期食品市场
中国青年报 2020-12-08 11:20

90后北京女生王萱准备在网购平台购买椰子水时,偶然发现一家专门售卖临期食品的网店,多种多样的几乎是正价产品1-3折价格的小零食,让她忍不住“剁了手”。没想到到货后,口感还不错。最近,她又瞄准了一家专门售卖临期进口巧克力的网店,对她来说,“折后23元一盒对比正价89元一盒的诱惑太大了”。

90后男生赵鸿宇也喜欢在大型超市的临期食品专柜购买酸奶。“买二送五真的太实惠了”,他对记者说,这些酸奶保质期大概还有一个多星期,但买回家去两三天就喝完了,“没有过期就没有问题,像酸奶、牛奶和膨化食品等都不会影响口感”。不过,他觉得,临期的生鲜产品还是不会去买,“口感会受影响”。

近几年,临期食品受到越来越多年轻人的关注。口感没有变化,价格反而低廉,让曾经小众的临期食品市场变得更有吸引力了。豆瓣平台上,“我爱临期食品”小组自今年9月创建以来,不到3个月里吸引了两万多网友加入。标榜“用打折的价格吃到不打折的美味”,许多网友在小组里“安利”自己购买过的临期食品、“踩到的雷”和身边的临期食品店。

记者随机走访了几家大型超市和便利店,发现一些超市专门设置了临期货品专柜,售卖的产品不仅有各类零食、饮品,还有日化用品等。与正价产品不同的是,超市会在商品明显位置贴上特别标签,提示产品有效期限。许多便利店也会将临期食品摆放在结账台附近,顾客结账时,收款员会询问是否需要看看临期促销产品。同样,在电商平台搜索发现,临期食品网店多达几十家,甚至还有已经开设了5-9年的老店。有媒体称,“临期食品已经撑起了百亿市场”。

相关数据统计显示,全球每年浪费的食物价值达上万亿美元,重量超过13亿吨,而临期食品是其中的重要部分。如何“变浪费为宝”?一些创业青年瞄准了这个新赛道。

今年2月,互联网从业者吴扬在电商平台开了一家临期食品专卖店,第一次进了不到2000元的食品,没想到两周时间就卖光了。几个月下来,也有30%左右的老顾客在不断回购。虽然因为没有找到好的商业模式而结束了网店生意,但他仍然看好这个市场。

宝妈丁兰设想了几年的临期食品专卖店,今年终于在北京的一家写字楼里开张了。因为做销售工作,她有灵活的时间经营小店。每天下午到晚上营业,在周边办公的年轻人总喜欢在休息时间过来买买零食、喝杯咖啡、聊聊天。虽然刚刚起步,客流量不是特别多,但对于她来说,“本阶段的经营状况已经让我很满意了,对未来也充满希望”。

来源/中国青年报

编辑/樊宏伟

相关阅读
打 1 折的临期食品,到底能不能买?安全吗?
科普中国 2023-05-26
2026年临期食品市场规模或达471亿元 标准亟待统一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1-07
临期特卖加速扩张 站上风口的临期食品能否自成一派?
工人日报 2022-06-28
鱼香肉丝里没有鱼,临期食品店里不卖“临期”
中新经纬 2022-02-10
中间商揭部分临期食品问题:改日期以次充好,货源品质难保证
法治日报 2022-01-27
年轻人自称“临食工” 用“抠门”撑起百亿市场
扬子晚报 2021-10-28
临期食品为何受追捧 是商业风口 也是公益新模式
光明日报 2021-09-25
200亿临期食品市场诱惑背后:行业规范待跟上
羊城晚报 2021-09-15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