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刚称过了,您这袋垃圾有2斤,可以积2分,来,我扫您的码,给您把分加上……”晨光熹微,金盏乡黎明“圾”分小队穿行在大街小巷,穿戴整齐的绿色制服、印有垃圾分类志愿者字样的红袖标,组成了金盏乡黎各庄村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每到一户,队员们都提前准备好垃圾分类“三件套”——垃圾夹协助分类、电子秤用来称重、最后再用手机扫码积分。
另一边,黎明“圾”分党员先锋队的队员们也已经分别就位,开始了新一天的桶前值守工作。
以《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为指导,金盏乡坚持党建引领,选取网格划分明确、群众基础良好的黎各庄村为试点,开展“美丽乡村优+计划——黎明圾分”行动,打造了黎明“圾”分党员先锋队和黎明“圾”分小队,探索“桶前值守+上门回收”相结合的村域垃圾源头分类模式。
村党组织强化示范引领作用,突出党员先锋模范效应,针对两支队伍开展专项培训,坚持垃圾不落地的原则,为村民营造便利、便捷、舒适的垃圾投放过程。
以“智汇黎各庄”智慧化乡村治理平台为科技支撑,金盏乡黎各庄村第十网格区内所有家庭均设置了“黎明桶站”,每户家庭对应一个专属二维码,形成了“一户一码”的规范化管理体系。
黎明“圾”分小队上门收垃圾时,会对村民分好类的垃圾进行称重,队员们打开手机扫描村户专属二维码,就能自动为其累积与垃圾重量1:1的“圾”分。
为提高村民参与垃圾分类的积极性,黎各庄村在建立线上“圾”分台账的基础上,还建起了线下“绿色银行”。每次上门回收称重的积分,都会计入村户“圾”分台账,村民可以使用这些积分到“绿色银行”兑换相应奖品。
据统计,一户一码制度实行20余天来,黎各庄村第十网格区的29户1000余人村民们已经分类回收垃圾2393.22斤,其他垃圾1590.98斤,日平均回收量113.96斤,垃圾分类正确率高达95%。信息化、规范化的积分工作体系,保障了垃圾分类工作的可持续性。
据了解,金盏乡将在黎各庄村全村推广一户一码、线上积分等工作机制,结合环保酵素制作、垃圾分类文创产品发放等活动,倡导废物利用、变废为宝的绿色生活理念,探索可复制的自主式源头分类新模式,积累创新经验,助力乡村振兴。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李佳
编辑/彭小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