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中国消费者每年仅餐饮浪费的食物蛋白和脂肪就分别达800万吨和300万吨,最少倒掉了约2亿人一年的口粮。随意倒掉的剩菜剩饭,很可能是2亿人的口粮。
在此背景下,“光盘行动”应运而生。
该活动的组织发起源于北京,一个名为IN_33的非公益组织首先提出“从我做起,今天不剩饭”的口号,得到了多人响应,很多志愿者加入到“光盘行动”中来。
该团队成员除了在网上发微博呼吁之外,还组织印发海报、宣传单页等。他们将北京城划分为12个区域,每个区域派遣2~3名成员专门负责,将“光盘”理念带到各个饭店、餐馆,将海报张贴在餐厅门口,宣传单页则通过餐厅、加油站等机构向外分发。
除此之外,该团队还在线下开展活动,与用餐者面对面交流,分享节约理念,得到了客人们,尤其是中老年就餐者的大力支持。“光盘”活动的影响力因此愈发壮大,并以北京为中心开始向全国进行辐射。
2017年,在中央大力推动下,各地掀起新一轮“光盘行动”的高潮,餐饮浪费现象有所收敛,更多的人开始接受绿色生活理念,厉行节约粮食的良好习惯,各地的奢靡铺张之风一时骤减。
日前,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作出重要指示。他指出,“餐饮浪费现象,触目惊心、令人痛心!”并强调道:“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切实培养节约习惯,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氛围。”
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人民安全的基础,避免浪费、践行光盘成为新的时代风向标,建外街道在厉行节约、落实光盘上一直不遗余力,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社区,听听建外群众们的意见和做法。
南郎社区 孙金赞 66岁
节约为本代代传:“姥姥,我全吃了”
今年66岁的孙金赞,从父辈那里习得良好的节约习惯,并将其一代代的传承了下去。平时家里人少,只有老两口在家,基本上就做两个人的量,老两口吃饱了,饭菜也消灭干净了。周末儿女回家,或者有朋友来家做客时会多做几个菜,做饭时尽量照顾到每个人的饭量,如果有剩菜剩饭则会留到下一顿继续吃,避免食物的无端浪费。外出就餐时,假如有剩下的饭菜,还未等老人张口,儿女都会主动要求打包带回家。
在这样良好的家庭环境熏染下,孙阿姨的孙辈也学会了日常节约,在学校吃饭时,孙阿姨要求外孙女跟老师讲清楚,能吃多少就盛多少,到碗里的饭必须吃干净。外孙女在微信上主动跟姥姥汇报:“姥姥,我把饭菜全吃了。”
光华里社区 田昀霖 30岁
一粒粮食不可轻
“奶奶从小就告诉我,饭粒掉桌子上,必须捡起来吃掉”。
作为第一批步入30岁的90后,田昀霖对节约粮食有着自己的看法,一家六口人吃饭,会尽量按照各自饭量来做,相比铺张一桌子菜,一家人更愿意去追求一种高效、健康、节约的饮食。田昀霖告诉记者,生活方式在改变,以前追求的是“量”,现在大家伙儿更注重生活的品质,在饮食方面需要量力而行,依据每个人的身体条件做适量的饭菜,尽量不要剩菜。
田昀霖的儿子今年刚刚4岁,他已经开始帮助孩子树立良好的节约意识。“吃多少盛多少,掉桌子上没关系,捡起来吃掉”,“甭管是吃馒头还是吃什么,吃不了掰一半儿,一是不能剩饭碗子,二是不能说吃两口就不吃了”。
永安里东社区 郑蓬勃 29岁
吃多少做多少:“吃饭你不能剩啊”
无论是在家做饭,还是外出聚餐,郑蓬勃都本着一个用餐原则:吃多少做多少。平常五口人吃饭,一般都会在当天将饭菜消灭掉,实在吃不了的话则会留到第二天继续食用,轻易不允许浪费粮食的情况在自己家出现。“第二天再来一顿也就行了,不会发生吃不了直接倒掉这种事儿。”
在节约问题上,郑蓬勃对儿子也提出了要求,不能剩下饭菜。第一是吃多少拿多少,不要多拿,第二是吃不了要提前说,让别人帮着解决剩饭,最重要的是不能玩粮食,要保持对粮食起码的敬畏之心。在这种教育下,小孩子从小就养成了尊重饭菜、注重节约的生活习惯。
文/李敏
编辑/谢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