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的壤塘草原正是肥沃之季,在距离县城30公里的尕多邢木达草原上,牧民们将当天的鲜牛粪运送到邻镇的四川阿坝州壤塘县游牧人有机燃料有限责任公司,这些牛粪加工后将被输送外地。
“月收入大概在2万余元,现在周边的企业和群众对燃料的需求很大,正为供不应求想法子呢!”牧民出身的公司负责人桑登对未来的发展前景信心满满。
桑登出生在尕多乡热布卡村一个贫困的牧民家庭,自小在牧场上长大。“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生活的压力早早就落在了他肩上,打零工、做小工……凡是靠体力的“活路”他几乎都做过。
“我想做一个技术含量比较高的工作。”以往的经验让桑登发现技术含量低的工作容易被替代,他冒出了做生活必需品的想法。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得知在甘孜州有一家羊粪加工公司,“变废为宝”成为当地流传的佳话,他立即打起了自己牧场牛粪的注意。
“这种技术能让羊粪在80至100摄氏度条件下,经过8到10小时将有机废弃物分解发酵。”桑登说,“我觉的牛粪也可以”。
但创业总是艰辛的,一袋袋牛粪运进家里实验下来总是没能达到他的要求,他发现牛粪的燃点较高,没有树枝辅助很难点燃,且容易产生灶灰影响家里的环境卫生。原本做这项牛粪燃料产品就是为了迎合当下人们对环保的追求,让人们既能取暖又能降低对树木的砍伐。
桑登并不气馁,又开始一遍遍的做实验,终于弄懂了如何分解牛粪中的废弃物,又加入木匠废弃的碎木料,通过自然风干,终于得到了合格燃料。
“现在我只要搓一搓就知道牛粪中的废弃物被分离干净没有。”桑登说,壤塘的牧民本来就有当牛粪为燃料的习惯,但没有经过提炼的牛粪不仅烟大、灰多,而且燃烧极快。通过他的加工出来的牛粪,经过分离、捏形、暴晒、风干等多个工序后,燃烧时间不仅延长了一倍多,还极大的降低了灶灰的产生。
桑登还将柏树、糌粑等融合进牛粪中,加工出了藏香、香料等多种不同的产品。桑登还给自家的有机燃料取了一个好听的名字“桑家牛粪”,并与2020年6月注册公司,正式生产有机燃料。
“我身体不好不能到牧场上放牛,以前就只能守家,现在到这里来工作,包吃每天能挣150元。”年近50岁的柔基卓玛是壤塘县游牧人有机燃料有限责任公司里的一名“牧民工人”。她说,和她一样在这里打工的老人有10余个,来订燃料的人很多,跟着桑登干自己也有信心。
“我现在就想进一步扩大规模,争取建一个自己的工厂。”随着公司的名气不胫而走,订单络绎不绝,桑登也有了新的目标。
据壤塘县游牧人有机燃料有限责任公司粗略估计,目前该公司已接到3万余袋的订单,预计今年可赚到48万余元。
文/尼玛初 兰成强
编辑/倪家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