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柳青木版年画是我国四大年画之一,诞生于明代中晚期,在清代乾隆、嘉庆年间达到鼎盛。在过去的数百年中,由于历史原因,这项极具代表性的民间艺术历经几度浮沉。新中国成立以来,政府重视非遗传承,全社会多方力量陆续参与到对杨柳青木版年画的抢救、搜集、挖掘、整理过程中,推动杨柳青木版年画翻开发展新篇章。
新中国成立初期,当时的杨柳青木版年画传承危机凸显,为保护传承杨柳青木版年画,1958年,原天津市文化局将杨柳青画业合作社、天津荣宝斋、天津德裕公画庄合并成天津杨柳青画社。作为天津市首个国家级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天津杨柳青画社以图书出版、博物馆宣教、杨柳青木版年画和木版水印画为四大支柱项目,着重参与杨柳青木版年画的保护与传承工作。在技艺传承方面,画社从各大美术院校吸纳喜爱年画的学生,勾、刻、印、绘、裱五大工序都有传承力量,且老中青三代传承有序。目前,画社有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2位,天津市级代表性传承人8位。2011年,天津杨柳青画社建立了以收藏、研究、展示杨柳青木版年画为主题的公益性博物馆——杨柳青木版年画博物馆。馆内珍藏明代以来杨柳青木版年画10708张,画版6000余块。展出年画628幅,画版41块,全面客观地反映杨柳青木版年画的起源、繁荣、濒危、抢救、保护、传承和发展的历史过程,是杨柳青木版年画的重要展示窗口。
传承只是一方面。“在年画的生存土壤流变的当下,如何让年画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过程中赢得年轻人的喜爱,是当下我们研究的课题。”天津杨柳青画社创研部负责人李洁道出了新一代杨柳青画社人的心声。事实上,画社近年来不断鼓励年画的创新,创作出了生肖系列年画和《和谐幸福》《吉祥好运》等一批反映时代风貌的作品,为年画赋予了新的内涵。
同时,天津杨柳青画社10年前就在文创衍生品开发方面发力,目前已经开发了20多类200多种衍生品,还与海鸥手表、王朝葡萄酒、梅花运动衣、山海关长城汽水等天津老字号,设计开发了联名款产品。“通过对市场反馈的观察,我们发现丝巾、宣纸、折扇、琉璃挂件等小巧、精致、实用的文创衍生品受到市场欢迎。”李洁说,“年画对当下新题材可以完美驾驭,但是,以前的文创衍生品开发以‘贴图式’为主。下一步,我们将着力提取年画中的故事、色彩等,以大数据捕捉的市场喜好为导向,推出一系列年画新作品、新应用,讲好杨柳青年画故事。”
对于天津杨柳青画社而言,要让年画在创新中活化,不能止步于单一的衍生品开发。去年,天津杨柳青画社注册了“海河锦鲤”商标。“立足文化根基上的衍生品才能经得起时间和市场的打磨。”李洁表示,“海河锦鲤”代表着一种精神、表达了一种祝福。画社希望形成新的文化IP,串联起产业链条,给静态的文化符号赋予潮流思维。2019年,天津杨柳青画社还启动了“海河锦鲤 跃动津城”全国创意作品征集大赛,旨在塑造天津城市形象及精神内涵,提升城市文化新活力,通过天津文化IP的打造,进一步形成产业聚集效应。2019年,由文化和旅游部非遗司指导,中国文化传媒集团主办的“年画重回春节”活动在全国广泛开展。天津杨柳青画社自去年初起,也开展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融入时代美好生活——杨柳青木版年画重回春节”系列活动,秉承“融入现代生活、弘扬当代价值”的理念,鼓励“新创作、新作品、新应用”,让年画艺术生动反映时代风貌和人民生活。
天津杨柳青画社副总编王海玲介绍,除了积极配合“年画重回春节”采风团天津站采风工作以外,画社还开展了天津杨柳青画店古文化街店、天津杨柳青木版年画博物馆等项目,并在多地举办了展览活动。作为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杨柳青木版年画博物馆活动尤为引人关注。画社通过举办天津杨柳青画社新年画创作展、进行文化创意产品展示、设置传承人与游客交流环节、联合多所学校和教育机构组织学生体验、举办“南桃北柳过大年”和第三届“连年有余”专题文化活动等,探索在传统与创新碰撞交融的当下,如何更好地推动年画融入现代生活、走进千家万户。“未来,天津杨柳青画社将进一步利用自身资源与优势,尊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守工匠精神,进一步结合时下人们的文化生活需求,激发创作活力,唤醒民众的文化记忆。”王海玲说。
文/赵若姝
来源/中国文化报
编辑/贺梦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