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还是我们印象中的瑞士表展吗
北京青年周刊 2019-05-29 14:31

截至上周周末,本年度的瑞士钟表展终于全部落下了帷幕。

有朋友或许会问,巴塞尔表展不是3月下旬就结束了嘛。

好吧,我指的其实是刚从巴塞尔表展分离出来的,由斯沃琪集团旗下六家高端品牌宝玑、雅克德罗、海瑞温斯顿、欧米茄、宝珀、格拉苏蒂原创联合举办的“Time to Move”新品发布活动。

image.png

其实从严格意义上讲,不仅“Time to Move”是从巴塞尔表展中分离出来的,连“瑞士双展”中的另外一展——SIHH日内瓦国际高级钟表沙龙也与巴塞尔表展有着密切的上下文关系。

作为瑞士钟表王国乃至整个高级钟表业最重要的年度盛会,巴塞尔表展拥有着一百多年的历史,经历过战争、经济萧条和石英危机的洗礼。其前身“瑞士样品博览会(Swiss Samples Fair)”可以追溯到1917年,当时还处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参展商基本都是瑞士本土的钟表和珠宝制造商;

image.png

1973年,“欧洲钟表珠宝博览会(European Watch and Jewellery Fair)”在巴塞尔召开,这算是官方正式认可的第一届巴塞尔表展。

1991年,由历峰集团主导的SIHH日内瓦国际高级钟表沙龙宣告成立,旗下及关联品牌接连由巴塞尔出走日内瓦,此后便逐渐形成了瑞士双展分庭抗礼的局面。

image.png

2004年,巴塞尔表展正式更名为“BASELWORLD——巴塞尔国际钟表与珠宝展”,并伴随着国际钟表市场的高歌猛进入到了最黄金的时期。

来看看2011年的这张场馆图:

image.png

当时的巴塞尔表展可是拥有着6座气势恢宏的展馆,再加上2号馆门前的酒店(主要为入场者办理各种手续和提供支持),和3号馆侧面的Palace帐篷馆(独立制表人展区)。全部逛一圈下来不亚于大半个马拉松的运动量。

2013年,巴塞尔表展迎来了一个重要的转折点。瑞士建筑师赫尔佐格和德梅隆,没错,就是设计“鸟巢”的两位大师,主持了巴塞尔展览中心的翻新重建。高达4.3亿瑞郎的投资,是瑞士会展业有史以来最败家的一次。

image.png

原本隔着条马路的1号馆和3号馆合并为新的1号馆,并加盖为3层,自此之后在原本的1、3号馆之间的马路上方(现在依旧是一条马路),就出现了一个标志性的“大窟窿”。

image.png

每年的钟表业界人士都要这里仰望苍穹拍一张照片,表示:我来了,我看见了,我征服了……或者被征服了。

其实经过这么一通重建之后,新展览中心的面积不升反降,参展费用确是节节高升,再加上钟表和奢侈品市场的牛市告一段落,参展商也就来的一年比一年少了。

image.png

到了今年,由于斯沃琪集团、昆仑、艾美等多家参展商“退群”,组委会只开放了1号、3号和4号场馆,就容纳下了全部520家参展商,而这个数字在10年前的鼎盛时期可是要翻两番的。

image.png

由于本届表展的规模、参展商的数量以及整体的人气,都比前几届有所下降,再加上明年的瑞士双展将改为衔尾同期(4月26日至5月5日)举办,所以本届巴塞尔表展也被许多业内人士视为一场过渡性的展会,乃至“Basel lite(缩水的) World”。

不过对于广大仍旧坚守于此的参展商,却是应了那句“祸兮福所倚”的老话。要知道,中国的国产表品牌可是花了十多年的时间,才由飞亚达于2011年首次进驻巴塞尔的1号馆。而被1号馆的高门槛拒之门外的参展商简直不胜枚举。

image.png

反观本届表展,几乎全部钟表和大型珠宝参展商都无差别地进驻到了1号馆当中。包括作为AHCI(独立制表人学会)正式会员的中国制表师马旭曙,以及三位正处在考察期的候补会员:谭泽华、林勇华和郭鸣,也随着AHCI的展位被一道左迁至了1号馆的2层,与老大哥飞亚达享受同规格的待遇。

111.jpg

展馆内更为宽阔的办公/休息区域,比以往更及时的饮品供应,以及随处可见的座椅的和绿植,都令人倍感舒适。要知道,往届的巴塞尔表展的规模和人数其实已经超负荷,每家参展商都在抱怨没有充裕的时间与各国经销商交流,媒体同样每隔20几分钟就要跑到下一家品牌鉴赏新表,如今终于得到了一定的程度缓解。

可见适度降温——只要不是彻底“凉凉”,也未必是坏事。

image.png

与此同时,经过大换血的表展组委会,终于采取了正确的措施平抑在巴塞尔表展期间胡乱涨价行为。他们与酒店和餐馆合作,根据双方协商的价位向参观者列出不同的星级推荐,这使得广大参观者的巴塞尔之旅终于变得没有那么昂贵。

未来,组委会还会提供全面的电子礼宾服务,包括通过展会预订到巴塞尔的旅行(旅游、酒店、餐馆、观光等)。据说对于展会的基础设施和模式革新也已经排上了日程,包括更开放、更便于游客参观的展台设计,减低展位费,建立数字化的体验平台,甚至是365天开放的流媒体社区和讨论平台。

image.png

在产品层面,本届巴塞尔表展也呈现出了不少积极的变化。所谓积极的变化,并非盲目开发什么吸引眼球的惊世之作,而是在自身的主打产品及核心技术上不断深化。

如宝格丽的Octo Finissimo超薄自动计时GMT表,整表厚度仅为6.9毫米,结构异常复杂的表壳是以钛金属打造,辅以喷砂工艺,考究的外型和轻盈的触感是我在其他任何计时表上都未曾感受过的。表壳左侧还设有第二时区时间的独立快调按钮。

image.png

真力时实现了对DEFY Inventor创想家腕表的量产,它将传统的摆轮、游丝和擒纵叉整合为一枚厚度仅为0.5毫米单晶硅片振荡器,以18 Hz的极高频率做区域性的窄幅振荡,将机芯的走时误差控制在了0.3秒/天的顶尖水平。拉风的Aeronit“泡沫铝”材质的表圈,比碳纤维还轻10%,且超级坚韧(磕不碎),耐磨耐腐蚀。

image.png

宇舶与法拉利的内部设计团队(CentroStile)合作开发的经典融合系列法拉利GT腕表,流畅的外部曲线和如同被悬挂在表壳内侧的引擎,带给人一种全新的体验。

image.png

对于广大中档价位的产品,用一句话总结就是:素质与此前接近的产品,价格都更实惠了;而价格与此前接近的产品,素质都有明显的提升,或者是加入了新的卖点。

这款宝齐莱传承系列年历双盘计时码表,装配ETA为其量身打造的CFB 1972自动上弦机芯,同时具备年历、大日历和计时功能,价格仅与不带任何附加功能的中档计时表相当。

image.png

妇孺皆知的香奈儿J12腕表,一直以优美的高科技陶瓷表壳而闻名,至于机芯一事大家会心照不宣地自动忽略。如今借助Kenissi机芯厂(香奈儿和劳力士皆拥有其股份)出品的12.1 caliber自动上弦机芯,香奈儿将J12腕表的内在性能提升到了行业拔尖的水平,而且终于可以自豪地采用透底的设计了。

image.png

这款帝舵碧湾P01型潜水表,其原型为1967年为美国海军“特种兵”(Commando)项目研制的一款绝密产品。注意看,腕表12点位的铰链是可以掀开的,掀开后潜水表的表圈就可以进行自由旋转,设定潜水时间(根据携带氧气含量);将其按回,表圈便会固定锁死态,防止误触。

image.png

我们也看到,在解决了配套生产的难题之后(由中国厂商提供的物美价廉的零配件发挥了关键的作用),原本只被应用在少数中高档腕表的青铜表壳、彩色表盘、陶瓷和铝制表圈、拱形蓝宝石镜面,已然成为了大众平价表款的标配。

比如这款柏莱士的新作:

image.png

豪利时的新一代“青铜器”,

image.png

还有这款勃艮第红色盘面的大表冠指针日历手表,价格都相当有吸引力。

image.png

本年度的巴塞尔表展就为您介绍到这里,随着今年的所有瑞士表展的落幕,所有人都将目光集中在了明年的双展合一上。

也让我们共同期待于明年4月30日至5月5日举办的下一届盛大瑞士双展的到来。 

image.png

编辑/陈光大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