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外交部:希望欧方不要出台针对中国新能源产品的歧视性政策,避免导致双输多输局面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4-26 17:31

4月23日,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主持例行记者会。

有记者提问,据报道,彼得斯堡气候对话会议日前在德国柏林举行。德国外长贝尔伯克在开幕式上说,强烈敦促那些有能力的国家,特别是二十国集团中那些排放最多的国家加入我们的努力。报道说,此次会议各国将围绕新的全球气候融资目标进行磋商。德国外长呼吁中国等国为帮助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变,投入更多资金,请问中方对此有何评论?

汪文斌表示,我们注意到相关的报道,也注意到,贝尔伯克外长还表示,德国和欧洲需要在气候问题上与中国合作,并认为生产清洁技术的竞赛对转型是积极的。

气候变化是全球性挑战,需要国际社会共同应对。全球气候治理应该坚持公平、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和各自能力等国际社会早已达成共识的原则。发达国家具有率先开展气候治理的责任和现实的能力,应当切实履行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巴黎协定下的相关义务。

汪文斌说,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一直是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派。我们不仅提前超额完成2020年气候行动目标,承诺将用历史上最短的时间完成全球最高碳排放强度降幅,还积极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做贡献。

据报道,2022年中国出口的风电、光伏产品为其他国家减排二氧化碳约5.7 3亿吨,合计减排28.3亿吨,约占全球同期可再生能源折算碳减排量的41%。

但令人遗憾的是,近期欧盟接连对中国的新能源汽车、风电设备等采取发起反补贴调查等贸易救济措施,发出保护主义的负面信号。欧方不能一边要求中方为应对气变做贡献,一边又打压中国的新能源产业。这种自相矛盾的做法,不仅会伤害欧盟自身,也将破坏全球应对气变的努力,无论是应对气候变化,还是开展新能源产业合作,中欧都拥有巨大的合作空间。双方应当也完全可以做伙伴,为中欧和世界带来双赢。我们希望欧方不要出台针对中国新能源产品的歧视性政策,避免导致双输多输的局面。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熊颖琪
编辑/赵红信
校对/李建良

相关阅读
在欧盟拟对华电动汽车加征关税后举行,这场中德高级别对话释放了哪些信号
澎湃新闻 2024-06-24
国家发改委:所谓中国新能源产业“产能过剩”论调违背市场规律和经济常识
澎湃新闻 2024-06-22
实现绿色低碳转型需要更多优质产能支撑
人民日报 2024-05-21
商务部回应美欧所谓“产能过剩”:中方将捍卫自身正当权益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4-05-16
外交部介绍中美应对气变合作情况:敦促美方不要一边修路一边挖坑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5-13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