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生僻字成流行语会造成语言污染?如此担忧大可不必
扬子晚报 2024-02-25 15:52

这个龙年新年,一个“龘”( dá )字成为了新年来使用频率最高的生僻字之一,此外前程朤朤(lǎng)的朤字、生活䲜䲜(yè)的䲜字也变成了高频使用的生僻字,然而,对于生僻字成为流行语,有的网友发表了不一样的意见。

从央视春晚主题揭晓为“龙行龘龘,欣欣家国”起,龙行龘龘这个词就在社交媒体刷了屏,这个词也成为拜年时最常用的词组之一。但却有一小部分人却并不待见“龘”字成为拜年流行词,认为这是故纸堆中发霉腐烂的字莫名其妙的集体回魂,还有的网友认为这是语文的倒退,语言文字运用的污染,是文化上的装腔作势,是审美上的低级趣味。还有的人严厉批评使用“龙行龘龘”此类生僻字新造词是掉书袋,风气败坏。故纸堆里的生僻字成为流行语真的有如此不堪吗?

无需多言的是,龘、朤、䲜这几个生僻字在使用语境中主要取的还是字形的彩头,而龘字之所以能够获得更为广泛的传播使用,不仅在于“龙”的字形因素,而且龘字的本义“飞龙之状”也颇为喜庆,让人产生了龙年有飞龙新年一飞冲天的美好联想。与其说“龘”字是装腔作势的从故纸堆里扒拉个生僻字掉书袋,倒不如说是给大众上了一堂趣味语文课,“这是个什么字,怎么念的,啥意思?”这是大多数人第一次看龘字的反应,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人们就会去搜索查找这个字的相关信息,一个本来鲜为人知,在日常生活中也几乎不会被使用到的字就这样走到了大家的面前,这个字的历史渊源、释义等相关知识也就丝滑了进入了大家的心中。

而部分网友所担忧的“语言污染”属于另一层面的问题,与生僻字是否成为了流行语被广泛使用本身并不相关。随着时代的变迁发展,词语本身的意义会发生扩大、缩小或者转移,这一情况中词语的变化与社会语境的变化相关,但另一方面网络的过度使用导致语言污染的情况确实存在,比如让不少教师头疼的学生作文里出现的大量互联网用语,又比如在日常生活中语言的匮乏,难以使用精准的语言描绘感受张口就是简单流行梗。生僻字成为流行语至多能算作是词义、字义在实际语境中发生了变化,比如本意为形容鱼很多的样子的“䲜”字,当下所指代的意思更多是“年年有鱼,年年有余”的祝福,将之视作语言污染,悲呼风气败坏,属实也没有必要。

生僻字成为流行语并不少见,实际上,除了我们所熟知的成为了表情包的“囧”字,春节福字中常见的“招财进宝”组合字外,生造字“囍”,各种文体的汉字都可以被灵活的使用、二度创作从而达到新生与传播,甚至甲骨文也可以制作成趣味的动画、表情、标志,对于非常用的汉字、汉字字体字形,与其是要打着保护语言纯洁性的旗号墨守陈规,不如格局打开,用更多生动灵活的方式让这些汉字重获新生,要保护汉字、延续汉字的生命力,首先需要让更多人去知道有这个汉字的存在,只有当这个字成为大众日常生活一部分的时候,这个字背后漫长的千年历史才会得到更好的传承。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沈昭

编辑/弓立芳

相关阅读
102个汉字生僻字将进入国际编码流程,腾讯推出云输入解决方案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4-22
102个生僻字将进入国际编码流程
光明日报 2024-04-21
原来,《新华字典》里没有“龘”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4-02-13
“龘龘䲜䲜”,生僻字真火了?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4-02-13
龙行龘龘、前程朤朤,为何生僻字热起来了?
中国新闻网 2024-02-06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