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经开区全力打造新质生产力典范区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09-04 21:36

9月4日,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一把手发布·京华巡礼”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北京青年报记者获悉,“十四五”期间,经开区GDP年均增长9.6%,今年上半年增速居国家级头部经开区第一;每年安排产业发展资金超100亿元,共惠及主体3.3万家次;现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55家、全市占比15%,各类人才总量近40万名、每年保持8%以上增长。

北京经开区作为首都唯一的国家级经开区,在综合经济实力、科技创新能级、产业服务生态、绿色宜居新城建设等方面均取得显著突破。

综合经济发展实力迈上新台阶

北京经开区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王磊介绍,“十四五”以来,经开区GDP年均增长9.6%,总量突破3600亿元,今年上半年保持12.3%的高增长态势,增速位列国家级头部经开区第一,对全市经济增长贡献率超15%。

经济发展的核心引擎是现代化产业体系。作为全市高精尖产业主阵地,经开区的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汽车和新能源智能汽车等四大主导产业产值合计超5600亿元,“十四五”以来年均增速8%,占工业总产值比重保持在90%以上。同时,未来产业也占据先发优势,人工智能产业集聚企业500余家、产业规模超600亿元;机器人产业集聚企业近200家、产业规模超百亿元;商业航天产业集聚企业170余家、产业规模超300亿元,区内商业火箭企业集聚度达到全国75%,商业互联网卫星企业集聚度全国最高。

据悉,五年以来,经开区工业总产值总量突破6000亿元、全市占比25.8%,以北京1.37%的土地贡献了近40%的工业增加值。上半年增长15.6%,其中高端汽车等主导产业均增长20%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超28%,连续三年保持千亿投资强度,工业投资总量、增速均位列全市第一;企业研发投入年均增长18.8%,总量保持全市第二。

科技创新能级实现新跨越

王磊介绍,作为北京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主平台,经开区充分发挥创新策源地和产业承载区的双轮驱动优势,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其中,创新型企业集群不断壮大,形成了创新梯队“雁阵式”发展格局,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386家,北京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084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55家,全市占比15%,独角兽企业19家。

研发创新平台机构集聚,共有市级以上研发机构400余家,其中国家级研发机构27家。还聚焦主导产业搭建公共技术服务平台超过70个,共性技术平台超过30个。中试基地超过10个,概念验证平台和创新联合体平台9个。成立院士工作站8家,挂牌4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79家园区类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分站。

前沿创新成果加速涌现,2024年全年发明专利授权数7779件,年均增速47.8%;企业拥有有效发明专利2.7万余件,年均增速30.8%。PCT申请量达到1174件,在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中排名第一。先进级智能工厂47家,数量居全市第一。近年来累计承接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超千项。

全域场景创新助力成果产业化进程,自动驾驶示范区实现8类应用场景全面示范,近1200台自动驾驶车辆运行里程超过4000万公里;全球首家具身智能机器人4S店、首家机器人主题餐厅正式开业。

产业服务生态彰显新活力

为支持企业发展,经开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十四五”以来出台支持战略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政策近70项,每年安排产业发展资金超100亿元,惠及主体3.3万家次。市场主体总量增长近4万家,规上企业数量增长730余家。全国首创亦企服务港集成服务管家模式,构建“亦企办”企业接诉即办新模式获全国推广。

特色产业空间加速释放,探索工业用地复合利用等机制,建设了国家信创园等一批高能级空间载体。产业金融体系不断完善,“十四五”期间建立200亿元政府引导基金,与五大行建立起300亿元以上AIC基金,撬动社会资本超2000亿元,“十四五”以来辖区企业年均获投金额超百亿元。

在深化高水平开放合作方面,亦庄综保区预计9月封关运行。“十四五”期间预计累计完成实际利用外资超40亿美元,外贸总额突破万亿元人民币,技术进出口合同总额年均增长60%以上,落地外资研发中心超百家。

绿色宜居新城展现新面貌

经开区将人才作为支撑区域高质量发展的第一资源,目前拥有各类人才总量近40万名,每年保持8%以上增长。

为构筑人才“蓄水池”,经开区发布相关“十大行动”,迭代升级“人才十条”2.0+政策,设立10亿元科技人才发展专项资金、首期规模2亿元人才创业投资基金,构建青年人才住房支持体系,累计筹集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超过2万套。

同时,经开区也在做优人才发展“软环境”,优质教育资源落地,累计新增基础教育学位超过1.6万个。还举办“泡桐花节”等文体活动,建设“小而美”的口袋公园,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超97%等。

展望“十五五”,经开区将以服务落实国家战略、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为主线,加快打造新质生产力典范区、国际一流高端产业综合新城。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李佳
编辑/贺梦禹

相关阅读
北京经开区“十四五”期间GDP年均增长9.6%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09-05
北京经开区外贸总额累计突破万亿元人民币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09-05
北京经开区着力构建“两主两辅”科文融合产业体系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09-05
155家小巨人企业齐聚亦庄新城:加快打造新质生产力典范区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02-25
北京朝阳将打造“新质生产力融合示范先导区”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01-07
经开区深化ESG实践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2-16
北京文化新质生产力领跑全国
北京日报 2024-12-05
总规模超500亿!北京亦庄打造基金集群聚力服务新质生产力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9-27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