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日上午,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新闻中心举办第三场记者见面会。法国医生贝熙叶之子贝石涛先生介绍了对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认识等方面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今年70岁的贝石涛是著名心脏病专家,父亲贝熙叶曾任法国驻华公使馆医官、法国医院院长,在抗日战争期间通过贝家花园秘密为八路军运送药品。政知君注意到,2014年3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巴黎出席中法建交50周年纪念大会时,特别提到了“冒着生命危险开辟一条自行车‘驼峰航线’、把宝贵的药品运往中国抗日根据地的法国医生贝熙业”。
“我的父亲1913年就来到中国,当时他完全没有想到自己的后半生,也就是40多年的时间都会在中国度过。”贝石涛介绍。
早在1931年日军入侵满洲时,贝熙叶曾见证过日军的暴行。“战争全面爆发后,父亲深感震惊。卢沟桥事变后,他第一时间赶往前线救治伤员。他在写给生活在北京的法国友人信件中提到,他救治过逃亡到北京的一些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对日本人的暴行深感愤怒,认为这不可接受,帮助中国人民抵抗日本侵略理所当然。”
“我父亲在北京西山修建了一所私人宅邸,也就是贝家花园,后来他把贝家花园改建成一个诊所,免费为当地民众提供医疗服务。”贝熙叶把“贝家花园”改建为一个临时救助所,在这里参与组织救治、运送重症伤员。后来有抗日人士找到贝熙叶,希望他为抗日根据地运送药品提供支持,贝熙叶毫不犹豫答应了。
“一开始我父亲还能够驾驶挂着外交牌照的汽车穿越日军封锁线,利用他在法国公使馆医官的身份打掩护,随着战争形势日益趋紧,汽油成了管控物资,我父亲又改用自行车运送药品。”贝熙叶当时已是71岁高龄,往返于城里住所和西山之间,为抗日根据地秘密运送了一大批药品,还包括无线电电池等。“可以说在中国抗战期间,我父亲始终坚定站在中国人民一边,帮助中国人民击退日本侵略者。”贝石涛表示。
据介绍,贝熙叶曾为梅兰芳、齐白石等多位中国著名艺术家提供过医疗服务,也收治过很多穷苦百姓。他还积极为中国培养医生,曾在北京大学任校医,与蔡元培和李石曾先生都是好友,一道发起留法勤工俭学运动。贝熙叶参与创立中法大学,并参与创办上海震旦大学医学院出任首任院长,长期坚持中法双语教学。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高语阳
编辑/马晓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