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北京文化消费市场呈现“量质齐升”的良好态势。据市文化和旅游局资源开发处处长张靖介绍,今年1—6月全市接待游客1.8亿人次,同比增长7.1%;实现旅游总花费3381.7亿元,同比增长8.8%。文旅融合新业态、城市更新新地标、首店经济新动能共同发力,让北京文化消费既饱含历史底蕴,又充满现代活力。
中海大吉巷下沉广场打造的两层椭圆形天井
文旅融合造场景
新业态激活消费潜能
“演艺+旅游”的辐射效应成为今年北京文化消费的“重头戏”。上半年,全市大型演出活动达102场,票房收入1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约13%、35%。其中,五月天鸟巢演唱会连续13场(7月25日—8月17日)吸引观众73万人次,创下5.4亿票房佳绩,不仅带动周边餐饮、住宿、零售消费,更催热了夏季演唱会“出圈”现象,让北京演出市场吸引力持续攀升。
非遗与旅游的深度融合则为文化消费注入“传统基因”。张靖介绍,北京中轴线365项非遗项目成为来京游客体验新亮点,既打造了中轴线文化展示新空间,也让非遗技艺变为“可参与、可消费”的生活体验。此外,北京还发布了“音乐地图”,上线首批20个“京彩户外音乐会”点位,累计开展户外音乐会400余场,将音乐消费延伸至城市街头巷尾,让市民游客在自然与艺术中感受文化魅力。
针对不同消费需求,北京还推出多元化文旅产品。今年以来累计上线“跟着电影去旅游”“追光夜游新北京”“中轴线上的非遗”等主题游线路105条、乡村漫游线路25条,“漫步北京”品牌持续升级。王府井商业街区、模式口历史文化街区获评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全市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增至7家;北京国际文旅消费博览会现场销售额达2.11亿元,奥园CITY街、亮马河夜游、首钢园夏日音乐会等场景,则成为北京文商旅体融合消费的“示范窗口”。
中海大吉巷留住古都文脉
既有历史温度又有消费热度
在城市更新进程中,北京一批承载历史记忆的区域蝶变为文化消费新地标,既保留城市文脉,又注入了现代消费活力,其中,位于西城区宣南片区的中海大吉巷与东城区的隆福寺,便是代表。
今年5月,作为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后首都核心区的标志性城市更新项目,中海大吉巷正式开门迎客。这片曾见证百年宣南文化兴衰的地块,历经9年精心改造,已从基础设施陈旧的老旧区域,蜕变为总规模达36万平方米的复合型城市综合体,集文物保护、商业运营、商务办公、居民住宅与城市绿地等功能于一体,实现了区域价值的全面升级。
从“大吉之门”步入街区,一座古色古香的仿古戏楼率先映入眼帘;下沉广场打造的两层椭圆形天井,更是成为项目的网红打卡点——“大吉之心”。与传统购物中心封闭、规整的布局不同,中海大吉巷内没有冰冷的水泥地面和高大压抑的封闭建筑,取而代之的是绿意盎然的街头景观与错落有致的商铺门店。每一条街道都精心保留了北京胡同特有的尺度与风貌,同时融入现代商业的动感与活力,让漫步其中的人们既能感受老北京的烟火气,又能体验时尚消费的新鲜感。
项目规划的8万平方米商业空间,汇聚了时尚购物、特色餐饮、文化体验等多元业态,而“首店经济”成为这里鲜明的特色符号。首批亮相的150多家优质品牌中,首店及定制店比例超过50%:全国首店东方美学零售集合店“东方境”、先锋买手店“Double boo”、北京首店赏味贵州酸汤牛肉火锅“山夏间”都深深吸引着年轻人的目光。据中海地产大吉巷城市更新项目设计总负责人王璞介绍:“5月25日开业首日,客流量就突破20万人次;端午假期则突破了22万人次;截至目前,项目已累计带动客流超500万人次,日均客流量超6万人次,充分印证了市场对这一更新模式的认可。”
作为文商旅深度融合的新场景,中海大吉巷更将文物建筑活化保护作为核心任务,为城市更新留住古都文脉。大吉片区作为宣南文化核心承载地,留存着大量明清至近代的历史建筑群。更新过程中,项目坚持“像修文物一样织补城市”的理念,对康有为故居、《每周评论》旧址等48处有保护价值的院落进行“针灸式”修复,其中康有为故居遵循“原形制、原材料、原工艺”原则,通过墩接、一麻五灰等传统工艺还原历史风貌,如今已成为街区可触摸、可感知的“历史记忆博物馆”,向每一位到访者讲述着宣南片区的过往故事。
北京隆福寺更新完成
9月17日全面对外开业
作为北京城市更新的代表项目,隆福寺自2012年启动风貌保护与更新工作以来,始终以在地文化为主线,聚焦文化传承、科技创新与跨界融合。在开心麻花A99剧场,观众可沉浸式享受戏剧盛宴,让“演艺+消费”成为街区新亮点;7 mesh骑行主题店中国首店则为户外运动爱好者提供专业装备与社交空间,引领潮流运动消费新风尚;红星前进鲜奶蛋糕商店全国首店以新鲜、透明的制作模式吸引市民打卡,成为亲子家庭与年轻群体的消费新选择;同仁堂知嘛健康将传统中医药文化与现代健康理念结合,为消费者提供个性化健康服务;稻香村零号寻宝店则通过创新产品与互动体验,让百年老字号焕发新活力。
北京隆福寺有着近600年的历史,这里曾是明清两朝的皇家香火院。隆福寺万善正觉殿内的天宫藻井尤为有名。如今走在隆福寺街区,细心的市民还能够找到隆福寺独有的元素符号。走进梅潭村糕饼铺隆福寺店,顶部复刻的天宫藻井让人眼前一亮,天宫楼阁和顶端1400余颗星辰绘就星宿图仿佛让人们回到了从前;同仁堂知嘛健康店内的天花板也可以找到藻井的元素。
北京新隆福文化投资有限公司新闻发言人高天亮近日在接受北京青年报记者采访时透露,隆福寺将于9月17日全面对外开业,9月19日启动首次大促,同步推出慢闪街区、美食嘉年华等丰富业态,并联动服贸会、北京时装周等优质平台资源。届时,这些特色品牌将共同发力,进一步强化隆福寺“聚合时尚、潮流与生活美学新空间”的功能,让这条承载着京城记忆的街区,成为北京文化消费的新地标,为城市更新持续注入新动能。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王薇
摄影/北京青年报记者 柴程
编辑/汪浩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