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营业面积、引入炒菜机器人,人均五六十元的亲民价。北京青年报记者8月30日获悉,“徽菜第一股”小菜园加速在京开店步伐,除现有30家门店外,预计年底再开出20家左右,在京开满50家门店。
北青报记者在门店观察到,尽管外卖订单不断,但堂食座位始终保持高上座率,相关负责人介绍,“徽菜讲究现做现吃,比如臭鳜鱼的香气、毛豆腐的口感等,堂食才能更好地呈现,这是我们的核心竞争力”。小菜园门店的后厨里,两台银色的炒菜机器人正精准翻炒着辣椒小炒肉,油温和火候通过屏幕实时调控,一旁的厨师只需在食材投放口补充预处理好的食材,不到5分钟,一份香气扑鼻的招牌菜便完成出锅。这也成为“徽菜第一股”小菜园探索智能化运营的缩影。
根据小菜园上市后首份半年报显示,公司上半年实现收入27.14亿元,同比增长6.5%。公司股东应占利润为3.82亿元,同比增长35.7%。在当前餐饮行业增长动能减弱的背景下,交出了一份亮眼答卷。
小菜园创始人兼董事长汪书高介绍,业绩改善的关键在于“效率提升与成本优化的双向奔赴”。例如门店里除了炒菜机器人的应用,门店面积也较以往明显缩减,从最初的500平方米降至220平方米左右,“这个面积既能保证堂食顾客的用餐舒适度,又能降低租金和人力成本,坪效反而没降”,汪书高指着店内满座的餐桌说,目前新开门店均以此为标准,并配备炒菜机器人,可以承担1/3的后厨工作。据了解,目前小菜园已经在约200家门店投入了炒菜机器人。此外,小菜园供应链端直采较多优质原材料及调料,且普遍获得价格优势,支撑较高的食材毛利率。马鞍山工厂持续建设,有望今年年底建成,预计完成后有望为3000家门店赋能。
据悉,截至2025年6月30日,小菜园在营门店数为672家,品牌布局仍以新一线城市和三线及以下城市为主,门店占比分别达28.57%和43.3%。汪书高介绍,预计2025年新增门店120家左右,全年小菜园的全国直营门店约800家。“今年9月份将制定2026年的开店计划,会根据市场环境、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调整计划,预计明年年底实现千店规模,未来十年门店数量突破3000家。”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李佳
编辑/李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