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查查:被“某企查”碰瓷 国家知识产权局判其商标无效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08-28 17:45

山寨企业傍名牌、搭便车、抢注商标事件频发引发关注。这类行为不仅误导消费者,还损害正规企业的品牌形象和市场秩序。8月28日,北京青年报记者获悉,企业信息查询平台“企查查”收到国家知识产权局发来的《异议成功》通知书内容显示,试图注册“某企查”商标的公司因与“企查查”核心商标构成近似,被依法裁定不予注册。

据“企查查”工作人员介绍,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各类名称、图标与“企查查”极其相似的山寨App层出不穷,利用用户的记忆混淆诱导下载。这些山寨App不仅侵犯了“企查查”的商标权益,更误导了广大用户的信任与使用体验。一些用户在使用过程中发现,这些“李鬼”App功能简陋、数据错误频出,不仅无法提供真实有效的企业信息,甚至还存在恶意扣费、非法收集个人信息等行为。这种乱象不仅损害了用户权益,也扰乱了市场秩序。

“企查查”认为,此次国家知识产权局判令“某企查”商标无效,释放出一个强烈信号: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正在持续加大,那些企图通过“傍名牌”“搭便车”牟利的山寨App们,正在步入死胡同。

据介绍,这些山寨App,其危害主要体现在三个层面:首先是对用户的直接伤害。许多用户反映,山寨App普遍存在货不对板、弹窗广告泛滥等问题。更严重的是,它们绝大部分没有任何征信资质,数据更新滞后、来源不明,合规性存疑。某企业主王先生告诉记者,他曾经下载过一个山寨版的企查软件,结果发现其中的企业信息严重滞后,导致他在商务洽谈中作出了错误判断,损失了一笔重要订单。

其次是对个人信息的威胁。网络安全专家指出,山寨App由于缺乏监管,很可能恶意收集用户手机通讯录、地理位置等敏感信息,进而进行数据贩卖或精准诈骗,用户信息安全面临严重风险。

而正版“企查查”有时还要为这些山寨App“背锅”。不少用户在权益受损进行维权时,竟误把山寨App的账算到了“企查查”头上,导致正版口碑无辜“受损”。这种“李逵背李鬼锅”的怪象,不仅让“企查查”品牌声誉受损,更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竞争秩序。

业内专家指出,当前,数字经济蓬勃发展,App已成为服务用户的重要载体。但如果任由山寨App泛滥,将导致“劣币驱逐良币”的恶性循环,最终损害的是整个行业的创新活力。

专家表示,随着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的不断加大,相关法律法规的日益完善,山寨App的生存空间将被进一步压缩。靠模仿和混淆视听的手段已经难以为继,唯有创新和诚信经营才是正道。同时,也提醒消费者一定要擦亮眼睛,选择正版产品保护自身权益。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宋霞
编辑/胡克青

相关阅读
半两财经 | 国家知识产权局:多方恶意抢注DeepSeek商标被驳回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02-24
国家知识产权局:严厉打击傍名牌等商标恶意注册行为
中国新闻网 2023-04-24
国家知识产权局开展严重违法失信行为惩戒工作
法治日报 2023-02-13
一季度国家知识产权局驳回恶意囤积商标1.22万件
中国证券网 2022-04-24
已提交国家知识产权局:今年一季度驳回恶意抢注商标1628件
澎湃新闻 2022-04-24
国家知识产权局:一季度驳回恶意囤积商标1.22万件、恶意抢注商标1628件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04-24
抢注“青蛙公主”“翊鸣”商标?国家知识产权局驳回
​央视新闻 2022-03-22
国家知识产权局:打击恶意抢注“冰墩墩”“谷爱凌”等商标
国家知识产权局 2022-02-14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