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27日),上海合作组织国家博物馆藏文物联展,在北京的国家博物馆开幕。来自上合组织成员国10家文博机构的精品文物集中亮相,展示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的深厚文明底蕴,讲述“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的时代故事。
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根植于亚欧大陆古老的文明沃土,孕育中华文明、中亚文明、古印度与南亚文明、古波斯与西亚文明、古斯拉夫文明等众多璀璨文明。千百年来,得益于丝绸之路的连接,这些文明在长期的交流交往中相互借鉴、熠熠生辉。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品保管部主任 策展人 王志强:这次展出的长沙窑的执壶,呈现出中亚的一些椰枣纹,或者中亚波斯的胡人的形象,当时就已经开始有定制的瓷器出现。
古代丝绸之路给中国瓷器带来异国形象,中国龙也沿着丝绸之路,成为当地的装饰纹样。
展出的这件玉龙,属于我国6500到5000年前的红山文化,猪首龙体蜷曲如玦。小小一枚玉龙,也为商周以后中华文明中龙形象的演变提供了直接范本。
沿着古代丝绸之路,来到公元前2世纪至公元2世纪的南亚,这件巴基斯坦伊斯兰堡博物馆馆藏的红砂岩磨盘,也出现了一条龙。龙首、鱼身的造型,体现出中华文明和古印度与南亚文明在艺术上的相互影响。
沿着古代丝绸之路,抵达公元8世纪的中亚,中国龙融进了这件陶质建筑构件上。这件浮雕龙头,为乌兹别克斯坦国家历史博物馆馆藏。常见的中国龙带有柔和之美,而这件浮雕龙线条硬朗,又体现出当地工匠在仿制时的一种创新。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品保管部主任 策展人 王志强:这种文化交往与互动,让我们龙的这种寓意或者符号性的形象,也在他们的文物载体上得以呈现。能够反映上海合作组织各成员国之间的这种文化交往影响。
据介绍,本次展览精选上合组织成员国10家文博机构的220件套文物珍品,每一个展区,都是成员国浓缩版的文明发展史;所有展区串联起来,则构成千百年来各成员国之间“和合共生”的广阔历史图景。 展览持续至今年11月16日,观众实名预约免费参观。
编辑/贺梦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