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温升高,血糖爆表?原来是忽视了这些因素
糖尿病网 2020-07-25 22:30

夏日炎炎,最近全国普遍气温偏高,不少地方的气温爆表,气象部门连连发出高温预警,对于糖尿病患者无疑更是一种挑战。

在这种情况下,糖尿病患者若稍有不慎,便可能导致血糖值爆表。如何避免血糖随温度一起在“失控”的边缘疯狂试探呢?下面这几点一定不能错过!

1.睡眠质量差

夏季之所以容易血糖失控,与气温升高、人体肾上腺素分泌减少有直接关系,肾上腺素分泌减少,胰岛素作用发挥就会增加。由于大部分糖友都是中老年朋友,夏日夜间虽然闷热,但又不习惯整夜吹空调,“蒸笼”环境下不能进入深度睡眠,大脑紧张度提高,得不到充分的休息,于是因睡眠质量降低引起整个机体处于疲惫乏力状态。甚至有些老年人因频繁起夜,过量排汗造成身体内水分流失过多,血液浓度增高,引起高渗性血糖升高。

此外,有些人可能在夜间发生了低血糖,但自身因处于睡眠状态并不能清晰的判断,早晨起床后衣服是潮湿的,却以为是因天热出汗所致,最终因未及时发现病情变化,而延误治疗,这一点也需要注意。

所以,建议大家在夜间尽量营造一个较为舒适的睡眠环境,避免过热、过冷,避免风扇及空调正对身体强吹。选择适宜厚度、吸汗、透气的睡衣及夏被覆盖身体。

2.饮食不当

夏日高温,不少人的饮食习惯也会有所改变,一些人晚餐时间推迟,或者增加了夜宵,甚至夜宵时少量饮用冰镇酒饮来解渴降暑,不觉中饮食的量也会超标。这样规律饮食打乱之后,需要随之调整降糖方案,如若不及时准确调整,血糖必然出现紊乱。

并且夏季人们吃生冷食物较多,因此对胃肠道也是种考验。特别是糖尿病患者,机体免疫力较差,易受病毒、细菌感染。稍有不慎极易引起急性胃肠炎,若未能及时予以治疗,很可能因为腹泻、呕吐、炎症反应导致机体出现应激性高血糖,严重时有可能导致酮症酸中毒等急性并发症。

此外,夏季排汗较多,糖尿病患者如果饮水不足,血液浓缩,血糖浓度升高,以至于血糖数值升高。

同样夏季也有一部分人群因天气炎热出现食欲不振的现象。有些糖友因没胃口少食或不食,但药物依旧正常使用,全天摄入热量不足在服用降糖药物、注射胰岛素后,血糖迅速下降,如果再不注意食物补充,短时间内就可诱发低血糖症状,严重情况下甚至会导致昏迷出现。

夏季气温高,很多糖友心火旺盛,可选择具有清热解毒清心火作用的食物来祛暑。比如一些苦味食物:苦瓜、苦菜等。苦味食物中所含的生物碱具有消暑清热、促进血液循环、舒张血管等作用。

也可吃些凉性蔬菜,如丝瓜、黄瓜、菜瓜等都属于凉性食物,有利于生津止渴,除烦解暑,清热泻火,排毒通便。

饮食需讲究卫生和食品安全。膳食最好现买先做,现做先吃,生吃瓜果要洗净消毒。在做凉菜时,可加蒜泥和醋,即可调味,又能杀菌。对于胃肠功能弱的老年人,夏季饮食要避免生冷油腻的食物。

3.运动不当

由于夏日的高温不适,有些糖友会放弃运动,这无疑给血糖升高制造了条件。运动对于降糖的意义恐怕每位糖尿病患者都深有体会。

下面重点说说让人意外的一些情况。有的人为避开高温环境,选择在清晨五六点钟锻炼,这时往往是空腹运动,有可能出现低血糖。

因此,夏季运动建议选择早餐后或者晚饭后,而且运动前和运动后都需要监测血糖,以便根据血糖调整运动量或者治疗方案,避免血糖过低或者过高。

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超过16.7mmol/L不建议运动,甚至禁止运动。因为在运动开始后会引起交感神经过度兴奋,血糖反调激素水平增加尤其是儿茶酚胺释放增加,肝糖输出增加,加上运动使胰岛素分泌抑制,导致血糖浓度急剧上升,病情加重。

这里温馨提示各位:夏日赤脚机会多,脚部汗液更多,容易因脚部外伤引起霉菌、细菌感染,进而导致脚部溃疡或加重感染,糖尿病足也是屡见不鲜的。所以,糖友们应尽量穿着透气舒适的鞋子。经常洗脚保持足部卫生干燥,定期检查脚部是否出现感染等症状。

血糖忽高忽低,糖友还要观察,是不是出现以下两个问题:

1.皮下脂肪增生

有些老年患者打了胰岛素血糖依然不好,忽高忽低,这主要是由于长期在一个部位注射胰岛素导致了皮下脂肪增生。在我国糖尿病患者中,皮下脂肪增生的患病率高达53.1%。

胰岛素注射于皮下脂肪增生部位会导致胰岛素吸收显着下降,血糖波动增加。另外由于汗液浸渍,一定要注意注射部位消毒处理,避免因细菌、真菌感染引起局部创面溃疡造成不良后果。

2. 胰岛素、试纸和药品保存不当

胰岛素是一种生物制剂,其本质是蛋白质,高温会破坏其生物活性,当室温超过30℃时,胰岛素的生物活性会迅速下降。

未开封的胰岛素应该储存在2-8℃的环境下,且不应冷冻。

已开封的胰岛素在室温(15-30℃)下存放不超过30天或按照生产厂家的建议贮存,且不超过有效。(注:胰岛素种类和品牌不一样,保存温度和条件有差异,因此糖友不必着急把说明书丢了,应保留一份,便于查看。)

夏季不仅气温高,通常空气湿度也大,因此糖尿病患者日常使用的试纸如果存放不当很可能失效,导致测定的血糖值不能反映患者真实的血糖水平。

血糖试纸分两种,一种是桶装的,一般在开瓶后3个月内应该用完,夏季的话尤其需要注意取出试纸后立马盖紧瓶盖,减少试纸暴露与空气的时间,如果试纸使用频率不太高,可以建议患者选择独立包装的试纸,减少因为潮湿对其造成的影响。

测血糖前一定要洗手消毒,避免汗液等外部成分混入血液影响最终检测结果。

本篇文章内容转载改编自糖护士App并由北京糖护科技有限公司授权本平台使用。

编辑/王静

相关阅读
关于控制血糖的6个真相,很多人都搞错了!
糖尿病网 2024-12-13
居家监测血糖,如何才能更准确
健康中国 2024-11-16
“甜蜜”的负担:血糖监测知多少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7-24
一瓶果汁竟让他命悬一线!医生提醒:这些人夏天要格外当心!
人民网科普 2024-06-28
餐后两小时血糖升高的原因及应对措施
北京小汤山医院 2024-03-27
血糖怎样才能测得准?
健康中国 2023-12-26
血糖控制好了血脂又异常?糖友控制血脂要知道这些
人民网科普 2023-11-01
血糖居高不下的十大原因
人卫健康 2023-10-19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