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金融之笔于乡野沃土挥毫,泼墨间流淌的不仅是资本活水,更擘画出“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工笔画卷。内蒙古的草原上,伊利集团的合作牧场沐浴着晨光,满载新鲜原料奶的运输车正驶向加工厂;几百公里外,中广核的风电机组伫立在荒漠与风场间,源源不断地将绿色电力送入电网;数字经济领域,农产品B2B平台“一亩田”通过移动互联网技术高效连接5200万用户,年促成交易额达3000亿元——这些场景的背后,都有中信银行北京分行以多元化金融服务模式,深度践行乡村振兴战略的坚实足迹。
近期,该行近期成功牵头主承销伊利集团2025年度第十一期科技创新债券(乡村振兴)及中广核风电2025年度第二期绿色超短期融资券(乡村振兴),合计发行规模80亿元。两笔票据兼具科技创新、绿色金融与乡村振兴多重属性,通过对奶业产业链和清洁能源项目的精准支持,有效激活地方种植、畜牧养殖、包装制造、物流运输等多产业链协同发展,实现生态治理与产业融合互促,成为分行通过创新金融工具服务实体经济、践行国家战略的典型示范。
同时,针对“一亩田”等科创型农业企业面临的线上结算复杂和融资瓶颈,分行创新打造从产业链上游至下游的一体化支付结算服务体系,成功破解平台自动化对账与分户结算难题,并基于对企业经营逻辑的深入理解,提供信用模式综合授信,实现股份制银行授信零的突破,为企业关键发展期注入现金流活力,构建起从对公到零售、从结算到代发的全方位金融服务体系。
乡村振兴,金融先行。继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创新乡村振兴投融资机制,加大对乡村振兴领域资金投放;不久前,中国人民银行、农业农村部印发了《关于加强金融服务农村改革 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进一步指明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方向。
中信银行北京分行作为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排头兵,紧扣“聚焦重点、突出特色”经营主线,充分发挥国有金融机构的政策优势和集团产融协同的特色专长,创新构建“五融”协同乡村振兴综合服务体系,持续推动金融服务乡村振兴从“单一输血”向“生态赋能”迭代升级,打通金融“活水”“赋能”乡村振兴的“最后一公里”。
双轨并进拓渠道,协同联动引活水。为确保金融资源高效直达乡村产业、畅通的渠道建设是关键枢纽,中信银行北京分行着力完善客户渠道,持续深化与国家级农业产业集群、国家级农业产业园以及清科头部私募投资机构等的战略合作,构建起“以一带面、批量获客”的高效模式,持续扩大服务覆盖面;善用协同渠道,携手中信农业、中信咨询等协同单位,从产业顶层设计、科学种养技术推广、加工交易流通效率提升到终端消费市场开拓等全链条环节,为乡村振兴领域企业提供贯穿始终、量身定制的综合金融解决方案。
专业筑基强赋能,“五融”协同锻先锋。深知人才的专业素养是保障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坚实基础,北京分行系统、科学地组织覆盖全辖经营单位的涉农领域专项培训,系统宣导解读总分行涉农政策及监管要求,深入介绍以“融资、融智、融商、融链、融惠”为核心的“五融”协同助力乡村振兴综合服务体系,全面提升一线客户经理在识别乡村振兴机遇、拓展优质客群、推动项目落地以及灵活运用政策等方面的专业能力和实战水平。
数字赋能精管控,全链风控保滴灌。依托先进的对公资产业务管理系统,分行精心构建并持续完善涉农项目储备库,无缝嵌入客户营销线索挖掘、授信审批流程、差异化定价策略、资金支用与贷后管理等流程,实现智能化管理及资源配套倾斜,切实满足乡村振兴多样化、多层次的金融需求。
从繁华城镇到偏远村落,从田间地头到产业园区,当金融“活水”持续润泽希望的田野,产业兴旺与生态改善的乐章正在广袤乡野奏响。接下来,中信银行北京分行将牢牢把握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与人民性,坚守服务“三农”初心,紧跟总行战略部署,引导更多金融资源向绿色、科创、乡村振兴重点领域汇聚倾斜,以多元金融模式和坚实专业能力稳步提升服务质效,奋力绘就“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壮美画卷。
文/孟思雨
编辑/范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