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8日,由中央音乐学院主办、中央音乐学院现代远程音乐教育学院承办的“2025视唱练耳国际交流研讨活动暨‘全球视野下视唱练耳学科建设与学术研讨’第八期”在中央音乐学院开幕。来自法国、日本及国内近三十所音乐院校的专家学者、教育工作者及学习者齐聚一堂,以“视唱练耳在普及音乐教育中的可持续发展”为核心主题,展开为期四天的深度交流与实践探索,共同擘画学科前沿发展与创新实践路径。
聚焦核心议题,贯通“理念——课堂——舞台——评价——再教学”的完整闭环
本次活动精心规划了学术研讨、专题讲座、教学公开课、成果展示、技能展演、教学技能大赛、素养特训营及教师研修八大板块。活动旨在贯通“理念——课堂——舞台——评价——再教学”的完整闭环,打造深度学术交流平台。
开幕式上,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视唱练耳教研室主任裴聿茹详细介绍了本次活动的核心内容。她从“整体架构、教师视角、学生成长、特色环节”四个维度切入,强调本次活动将通过精心设计的八大板块,聚焦“分龄分层课程设计”“分专业训练路径”“过程与结果兼顾的能力评价”三大核心议题。活动致力于与国际前沿深度对话,共同探索构建视唱练耳专业标准与进阶体系,推动形成教师共同体与资源共享机制,并实现在本土语境下的学科持续创新。裴聿茹表示,“我们既关注了专业的训练之精,也关注了美育普及之广,力求形成可复制可迁移可持续的教学路径。”
跨地域协作深化交流,创新模块赋能师生成长
活动期间,由国内外专家进行跨地域协作排练,在深化文化交流中践行“听见彼此”的理念,有效提升参与师生的聆听敏感度、艺术表达力与协作能力。此外,活动创新设置了优秀课题展示、教学技能大赛及教师研修板块。其中,教师研修首次为普及教育机构教师量身定制课程,旨在突破地域壁垒,推动优质教育资源下沉,赋能基层美育发展。而音乐素养特训营板块则联合外籍专家及多所艺术高校学科带头人通过综合技能训练、阿卡贝拉、节奏读谱等模块,采用“小任务——层层进阶——合成展示”的进阶路径,确保每位学员深度参与并获得可见的能力提升。
巴黎国立高等音乐学院视唱练耳教研组负责人艾莎·格拉博夫斯基-莱恩表示,中法音乐教育体系虽有差异,但对音乐本质的追求相通,希望通过交流互鉴,推动视唱练耳教学的创新发展。
搭建共享平台,推动音乐教育普及化
“音乐是跨越国界的语言艺术,视唱练耳作为音乐教育核心基础,能夯实基本功并拓展学习的深度与广度。”中央音乐学院党委常委、副院长柯扬在开幕式致辞中表示,“中央音乐学院多年来积极推动音乐教育基础学科建设与发展,本次活动旨在提供学术研讨、实践展示与能力提升三维并重的交流平台,希望通过活动形成可推广的教学案例、探索科学的教育评价体系、拓宽课程设计,进而推动音乐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及学校音乐美育教育。”
中央音乐学院现代远程音乐教育学院院长李小曼从“资源共建、评价标准、教师发展”三大维度介绍了学院在推动音乐教育普及化中的探索,提出要构建“线上线下相融合的学习新模式”,让优质音乐教育资源跨越地域限制,惠及更多学习者。
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党支部书记陈泳钢表示,“全球视野下视唱练耳学科建设与学术研讨”是一个共享的平台,也是一个共创平台,更是一个共赢的平台。在短短几年“全球视野下视唱练耳学科建设与学术研讨”系列活动,消除了隔阂,建构起了学术交流的桥梁与平台。希望在新的教学手段、发展与运用之际,在国际交流交融中可以持续促进学科飞跃发展。
开幕式上的“精品视唱曲目展示”环节,来自不同学校的学生们分别展示了《悯农》《半个月亮爬上来》《水母鸡》等作品,多声部合唱展示了不同音乐风格的魅力。
本次研讨活动将持续至8月21日。其间将通过丰富多元的研讨、讲座、公开课、专业比赛及专场音乐会等形式,全景式展现全球视唱练耳教学的最新成果与前沿探索。
供图/中央音乐学院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田婉婷
编辑/刘忠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