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在行业转型加快、居民更加注重健康生活方式,以及市场价格下行等多重因素影响下,北京市住宿和餐饮业整体承压运行,市场结构性变化特征反映出行业优化的趋势和潜力。
8月18日,北京市统计局发布2025年1-7月北京餐饮收入情况。数据显示,1-7月,全市实现餐饮收入792.0亿元,同比下降3.6%,降幅与上半年持平。
据介绍,从结构上看,在文旅市场活跃带动下,住宿业平均出租率稳中向好,个性化、质价比较高的酒店、民宿较受欢迎;居民外出就餐需求依然较大,高质价比、特色化、营养健康的餐食更受青睐。部分细分行业发展较好,限额以上咖啡馆、餐饮配送服务等行业实现餐饮收入分别增长11.4%和8.9%。同时,线上消费表现活跃,限额以上餐饮业单位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餐饮收入同比增长7.8%。
业内认为,下一步,需持续优化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引导行业有序竞争,深化供给侧改革,积极适应居民需求变化,丰富沉浸式场景,推出更优质性价比的商品和服务,同时加强政策供给,增强促消费政策协同联动,推动住宿和餐饮业健康向好发展。
此外,今年上半年限额以上住宿和餐饮业利润总额下滑的数据引发热议。限额以上住宿和餐饮业统计报表中“利润总额”,又包含哪些内容呢?
从统计指标定义来看,利润总额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是生产经营过程中各种收入扣除各种耗费后的盈余,反映企业在报告期内实现的盈亏总额;从计算公式来看,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研发费用+资产减值损失+信用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净敞口套期收益+投资收益+资产处置收益+其他收益)+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需要注意的是,财务报表有本期和上年同期两列数据,企业“1-本期”与“上年同期”财务数据都是需要填报的。在计算财务指标的同比增速时是使用今年当期报表所有单位的“1-本期”与“上年同期”数据进行计算的。
哪些因素可能会影响企业的利润总额和同比增速?
举例来说,不考虑营业外收入和营业外支出情况下,某大型企业由于企业整体营销战略调整,出售了2家子公司,今年上半年收到下属子公司投资分红10亿元,去年上半年收到下属子公司投资分红20亿元,假设企业今年本期和上年同期营业收入减去成本费用分别为2亿元和5亿元,再加上投资收益,那么该企业本期和上年同期取得的利润总额就应分别为12亿元(10+2)和25亿元(20+5),按照可比口径计算,利润总额同比增速为下降52%。投资收益对企业利润的影响较大。
再比如,某企业在季度末与银行结算支付利息费用,利息费用共计50万元,相应本月成本费用增长,营业收入减成本费用后企业出现亏损,利润总额为负数,利润总额指标本年或上年同期为负数的情况下,是无法计算同比增速的。
总之,利润总额在企业多元化经营影响下,与收入、成本费用、损失、收益等财务指标息息相关。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宋霞
编辑/刘忠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