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天海仰慕泰山的雄姿以久,苦于无缘拜会。去年盛夏,参加《工人日报》通讯员培训班,有幸拜会了一次泰山,感受迫深。早闻旭日东升为泰山一大景观,我们于凌晨三时就在出租车司机的带领下,赶往通向泰山的路。夜黑且闷热,前方就象一个永远走不完的时光隧道,没有尽头。山路两边朦朦胧胧的灯光,给死寂的黑夜带来一点生机。三三两两的人群不时从我们身边穿过,转眼消失在浓密的黑暗中。路陡且险恶,带在身边的矿泉水早已消耗易尽。衣服贴在身上像刚从水中淘出来,反正行人稀少,我们索性光着背穿着短裤向前行进。
此时,天空已经响起了雷电声,雷电的强光瞬间把周围照亮,透过亮光可以看见巍峨起伏的大山好象就悬在我们头顶。行至中天门,倾盆大雨劈头盖脸的向我们泼来,我们无奈的站在旁边的商店里,看着雨不会一时半刻停下来,只好投宿到旁边的旅社中。一觉醒来,天已大亮,晴空丽日,空气清新。泰山经过一夜暴雨的冲洗,显得分外优美壮观。
此刻,我们在环顾周围的景色,挂在眼前的不是五岳独尊的泰山,而是一副泼墨山水画,峰峦叠幛,壑深谷幽,溪流瀑飞,古松争奇,风云变幻,神秘莫测;远山近峰,层层叠叠,千姿百态,气象万千,蔚为壮观,我们恨不得立刻投进泰山的怀抱,好好看看它的秀美风姿。过步天桥,我们开始攀登泰山主峰的盘道,南天门在薄雾中时隐时现,十八盘就象它信手甩下的云梯,在风中飘忽摇摆,增添了泰山的神秘气氛。与同行的好友,放弃了做缆车的打算,决意要爬上泰山。
过增福庙、云步桥至对松亭,便到了泰山最险要的紧十八盘,仰头往上看,十八盘仿佛一架长梯,搭在南天门口,两侧悬崖壁立,石级近乎垂直,抬头前人似在头顶上,回首后者就在足下,处在海拔1460米的南天门,黄瓦红墙,蔚为壮观。出南天门沿石径前行,迎面是造型独特,结构奇巧,独具一格的泰山天街牌坊,这里地势平坦,视野宽阔,各种建筑精致奇特,引人注目。
漫步天街,清风习习,原野茫茫,仿佛就在车水马龙,人流如潮的繁华都市,让人心旷神怡,飘飘欲仙,郭沫如笔下的天上街市在这儿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倚在石砌的砖墙向下鸟瞰,“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觉立即涌上脑海,尽管天气晴朗,但泰山还是罩上了一层薄薄的云雾。挺拔峻峭的恋峰,宛如水墨画上的几片淡淡的墨痕,静静的悬挂在那儿。连绵不绝的山峦,点点族族,无边无际,跌宕起伏的向前伸展,象大海中涌起的水波,消失在与天地相接的地方,身处此景,整个身心都与壮美的山河融为一体了,一切烦忧杂念仿佛都抛至云外了。
过天街尽头,便是名扬中外的碧霞祠,它是泰山最大的高山古建筑群,始建于宋代,距今已有980多年的历史,碧霞祠分前院和后院,正殿内供有泰山神碧元君铜像,亦即“泰山老母”或“泰山奶奶”,常有善男信女前来祭祀。导游介绍说,气候条件适宜的话,可以看见“佛光”,只可惜,我们无此福气。再往上走,便道了泰山极顶天柱峰,此处海拔1545米,是泰山的最高峰,天柱峰上建有玉皇庙,是古代帝王登封泰山的地方,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庙前的无字碑,碑高六米,宽1、25米,厚0、9米,距今约2100年,相传是汉武帝祭祀泰山所设立的,立碑者意在显示自己为“受命于天”,“功得无量”的意思。
另一个热点就是庙内铁锁上的铜锁,密密麻麻,层层迭迭,导游介绍说:“这是人间的善男信女要么在泰山“锁”定终生,要么在泰山寻求解脱,长此以来形成的景观。泰山不仅是一座风景秀美的名山,更是中华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缩影,登临泰山,一路的秀美风光让人陶醉,一路的摩崖石刻,碑碣题词更让人联想翩翩。漫步泰山,楼、殿、寺、阁、亭和行宫,漫山遍野都有历代帝王及名人学士留下的墨迹。游玩泰山,即是与古代帝王和名人的再相聚,也是各种字体的再欣赏,各种题词、碑刻,字体风格各不相同,草体、揩体、颜体……五花八门,应有尽有,让人陶醉。
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大观峰下的摩崖石刻,碑高13、3米,宽5、7米,共1008个字,上刻唐玄宗御书《纪泰山铭》,铭文笔法刚劲有力,神韵十足,蔚为壮观。泰山石刻,不仅篇幅众多,风格各异,而且引人深思,在万仙楼盘旋路的石壁上,刻有“虫二”二字,这是济南名士刘廷桂登临此处后,见此处山清水秀,景色宜人,便独出心裁将“风月”二字去掉边框,题写了这两个字,意即为风月无边的意思。欣赏其他诸多的石刻,每一幅,都是源远流长中华历史的缩写;每一幅,都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壮丽画卷;每一副,都是一座文物古迹宝库和历史艺术殿堂;每一幅,都让人联席翩翩,感叹自己的孤陋寡闻。
编辑/王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