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好生态兴产富民、润泽一方
光明日报 2024-12-28 10:15

回望2024年,美丽中国,步履铿锵。放眼广袤山乡,丛林掩映、果菜满园、满目锦绣,百种千态特色农产品从田间地头被端上餐桌、摆进电商平台、融入旅游体验,通过精深加工、科技赋能,良好生态变身富民产业,乡村产业挺立市场。驻足繁华都市,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城市公园体系和绿道网络建设不断推进,居民获得感幸福感显著提升。当前,我国森林覆盖率超25%,森林蓄积量超200亿立方米,年碳汇量达12亿吨以上,人工林面积居世界首位,成为全球增绿最多的国家。

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加紧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作为明年经济工作的重点任务,如何擦亮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色?关键是找准守护好绿水青山之“路”,架通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之“桥”。

“路”在脚下,因地制宜是关键

在北京门头沟,永定河流域持续生态补水,地下水水位回升,妙峰山陈家庄泉复涌。随着北京平原区地下水水位的持续回升,北京已有数十个干枯的泉眼复涌。在福建长汀,曾经的“山光水浊”之地,经过大规模水土流失治理,如今已成为生态美、百姓富、产业优的美丽家园。

越来越多的地方实践提醒我们,找准守护绿水青山之“路”,关键是要因地制宜,走出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路子来。我国陆域国土面积广阔,守护绿水青山,要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为基础,立足区域比较优势,宜水则水、宜山则山,宜粮则粮、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合理划定农产品主产区、重点生态功能区、城市化地区三类主体功能区以及能源资源富集区、边境地区、历史文化资源富集区等其他功能区,因地制宜推进生态保护修复和环境治理。

根据自然资源部发布的《中国生态保护红线蓝皮书》,我国已经划定生态保护红线面积合计约319万平方公里,其中陆域生态保护红线面积约304万平方公里,占陆域国土面积比例超过30%,涵盖我国全部35个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90%以上的典型生态系统类型,这是守护好绿水青山的核心区域。在划定好重点生态功能区的基础上,要从系统工程和全局角度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守住守好生态红线,不断提升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不断提升,人类经济社会发展对自然的影响越来越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阐释了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发展经济不能对资源和生态环境竭泽而渔,生态环境保护也不是舍弃经济发展而缘木求鱼。守护绿水青山,要从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角度,尊崇、顺应、保护自然生态,树立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减少对自然的不利影响。更为重要的是,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不断夯实新时代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生态基础。

架设转化之“桥”,挺起富民产业

12月中旬,吉林松原的渔工们在查干湖冰面上撒下今冬第一网,拉开了本年度冬捕季的序幕。近年来,查干湖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推动查干湖冬捕的可持续发展,通过科学规划捕捞量、加强渔业资源管理等措施,确保了查干湖渔业资源的稳定增长。同时,当地不断丰富冬捕文化节的内涵,融入民俗表演、特色美食展示等多种元素,为全国各地游客带来更加多元的旅游体验。在我国首个林长制改革示范区安徽省,护绿、扩绿、兴绿协同发力,林下经济越做越活,生态资源优势源源不断转化为经济优势。

一片致富叶、一条大黄鱼、一根石斛草、一颗油茶果……如今,越来越多的特色产品变成富民产业。实际上,良好生态本身蕴含着无穷的经济价值,架设好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之“桥”,念好“土特产”三字经,推进生态的“高颜值”加快转化为经济的“高价值”和百姓的获得感,还有哪些问题待解?

首先,要解决生态产品的权属认定问题。通常来说,在生态物质产品、调节服务产品和文化服务产品中,生态物质产品和文化服务产品的权属比较容易界定,权属比较难以界定的是调节服务产品。以森林为例,其调节服务产品包括气候调节、水源涵养、土壤保持、固碳和释氧等。为了解决自然资源资产具体所有者缺位问题,我国加快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自然保护区为基础、各类自然公园为补充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生态补偿中的“补给谁”问题。此外,还要解决生态产品的量化测算,也就是生态产品“值多少钱”的问题。为此,需要积极开展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测算研究工作,针对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不同路径,制定生态产品价值核算规范,形成生态产品价值衡量标准,为生态产品经营开发、保护补偿等提供依据,做到对生态产品“心中有数”。

其次,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离不开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当前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建设还处于起步探索阶段,一些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尚未有效破除。为此,要推进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让良好的生态环境同劳动力、土地、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一样,成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不可或缺的生产要素,从而加快对生产过程的绿色化、低碳化改造。同时,通过“生态+”或“+生态”的模式,推进生态产品供需对接,拓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模式,促进生态产品价值增值,推动生态资源权益交易,在市场交易中显化和实现绿水青山价值,让好生态兴产富民、润泽一方。

文/贾若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综合研究室主任、研究员)

图源/视觉中国

编辑/姬源

相关阅读
点水成“金”生态富民 浙江安吉交易水生态产品1.46亿元
中国新闻网 2025-01-09
厚植绿色底色,让人民享有更多绿色福祉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1-27
兴绿治沙,绿富同兴
人民日报 2024-07-15
为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探索更多“北京经验”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6-06
“扩绿、兴绿、护绿并举”
人民日报 2024-04-06
不断拓展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路径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4-05
探索生态颜值与价值协同并进
经济日报 2024-03-29
护生态也是富口袋
人民日报 2024-03-21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