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赵利民:初冬的故乡
作家联盟 2024-11-29 21:00

口赵利民

前几天,回了趟故乡,地里的庄稼几乎全部收完了,显得格外的宽敞,远处的稷王山朦朦胧胧,脚下的黄土地沉寂而冷静。凌晨的霜,傍晚的风,带着丝丝寒意,泛着青光,显得有些冰冷。过冬的麦苗和韭菜分外相像,绿茵茵的,被太阳一照,挂满了串串金珠,像极了翡翠和玛瑙;一些我叫不上名字的药材苗,在这寒冷的季节里依然生机勃勃,展示出顽强的生命力;地里的树木,虽然有的叶子还没有落尽,挂在干枯的树枝上,有的尽黄,有的虽然还是绿色,却萧条尽显。树上的果实,该摘的摘了、该落的落了。忽然,西北风刮起,寒风凛冽,天气异常寒冷。几片被风扫落的树叶,在西北风的呼啸中,瑟缩着、滚动着、在天空中打着旋地坠落下来;路边的柿子树上,几个户主来不及摘的柿子,像红灯笼般挂在树梢上,在寒风中默默坚守;坟茔前耐寒的松柏,在凛冽的西北中依然坚挺,撑着绿伞忠诚地守护着地下的主人,成了故乡初冬地里独有的一份风景!

在村里,早晨打零工的人们,骑着自行车、电动车,裹着冬天的衣服,戴着手套,嘴里呵出的气流,都像冒出来的烟雾。只要一停下,两只手交互搓着取暖;到了中午,湛蓝的天空高爽清白,阳光清澄美丽。在避风的墙旮旯里,集合起一伙一伙晒太阳的老年人,谈天说地、访古论今。也有几个不着调的俏皮老人,开着带荤腥的玩笑,惹来在场一片善意的笑骂声,这大概是故乡初冬时节,村落里一年最安闲的时光,也是故乡村落里一种特有的乡土文化;到了夜晚,因为天短夜长,人们早早吃完了饭,此时恰是浓情蜜意的好时光。人们三五成群,走到使用空气能取暖的邻居、朋友们家里,吸着烟卷,喝着茶水,下着象棋,开着玩笑,商量着个人来年打算,计划着家庭致富门路,议论着党和国家发生的重大事情。村里的女人们不再像过去那样呆在家里,绣花、织布、做衣服、纳鞋底了,如果家里需要这些商品,直接去超市、集市上、网络里去购买成品。“谁说女子不如男”她们也会和男人们一样,不仅能走出厨房,而且也能走进厅堂,三五成群,谈论着家乡事情,寻找着赚钱出路,商谈着子女前程,探讨着家庭环境对孩子们人生成长的深远影响。

猛然间我想起了小时候的初冬。虽然刚刚历经了收获的秋天,但庄稼人惨淡的光景依旧如是,处处是落叶,满眼是荒芜,似乎难以摆脱季节的残酷和生存的宿命。村外的荒草被吹的东倒西歪、摇摇晃晃,像无家可归的醉汉一样,似乎要连根拔起;落叶的树木只剩下光秃秃枝条,在风中摇曳着,发出“呼呼”的口哨声;掩映在树丛中的故乡,暴露在了人们的视野下,一眼就能看到颓然不振的轮廊,背靠着南面的稷王山,一道道沟壑,一座座山岭,西北风鬼哭狼嚎、肆虐猖狂,令人在这岁月里感受到自然环境的恶劣。村里简陋的砖瓦房,七零八落。街上很少遇到行人,巷子里垃圾遍地,无家可归的鸡、猪横穿街巷,时不时会听见远处的狗叫声和邻里间因为鸡毛蒜皮小事情的争吵打骂声……故乡在初冬时光的萧条里,如同是一副破败不堪的水墨画,让人们更加感受到了这冬天的寒冷;乡亲们的院子不算很小,堆放着玉米杆、棉花柴、树叶子……晾晒着柿饼、大葱、即将磨面的粮食……屋檐下堆积着来不及入窖的红薯、白菜、萝卜……窗台上摆放着柿子、辣椒、大蒜……天空中几只在野外里疯够了的麻雀,又飞回了院落,叽叽喳喳,瞅人们不留心,俯冲下来或叼几粒晾晒的粮食,或啄含几口软柿子,那样子鬼鬼祟祟、慌里慌张;老奶奶们,坐在玉米皮编织的坐垫上剥着玉米、棉花、豆子;老爷爷们坐在小板凳上,抽着旱烟、讲着往事、晒着太阳……小学生们在冬天来临之前,全校各班教室的窗户上,因为没有玻璃,都要钉上透明塑料纸,免得冬天西北风刮进来;每个班级都要分一大堆无烟煤粉,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搅些黄土,倒些水,和成煤泥,抹成厚一寸左右的正方形煤块,天冷时,教室生炉子用;放学后,孩子们拿上耙子到地里搂树叶,有的冬天饲养羊、兔子等,有的给家里当柴禾、烧炕取暖;大人们,庄稼收到家,蔬菜入了窖,农闲时间,忙里偷闲,有的准备修房盖厦,有的打算娶妻嫁女;由于天气较冷,早上很少有人出来,往往在太阳已经升起很高了,才会听到大人喊孩子起床吃饭的声音;只有吃过早饭,到中午的时候,太阳晒着大地,人们才陆陆续续地从家里走出,在阳光好的地方聚成一团儿。

蹲着晒太阳。妇女们,端着缝线车子、拿着针线活、领着小孩子,一边干活带娃,一边听些新闻趣事,说说笑笑,好不热闹;男人们,有事没事就喜爱凑在一起,裹着棉衣服、眯着眼睛、仰着脸、很满意地望着太阳,不笑而笑,无语自语。有一句没一句地闲聊着天,抬着闲杠,争着死理,生着闲气。有的甚至在阳光下,把帽檐往下一拉,遮住整个脸,靠在后墙根,不一会就发出了熟睡的鼾声。他们用传统的姿势默默地坚守着这块贫瘠的地方。因为冬天天气较短,中午大多吃口馍,晚饭吃得特别的早。太阳过去,于是到了黄昏,全村到处弥漫着袅袅炊烟;到了晚上,月色昏黄,满地树影,参差斑驳。覆盖着初冬暮色里的村落,倒也清净。

除了有时听到几声狗叫声,完全没有了秋日里吵喧斗腾,人们生活的节拍似乎放慢了,也该歇歇了,于是,人们蜗居在自己或别人家里。张家长、李家短,狼传说、鬼故事,讲聊斋、说八卦,消磨着大好的时光,几乎年年冬天如此,庄稼人毫不吝啬地虚度着日月光阴。故乡初冬的风情非常质朴!善良、无私、忘我、勤劳、大爱是我的故乡独特的风情。秋天过去,冬天来临,乡亲们修房盖厦,结婚嫁女,免不了需要亲朋邻友帮忙,一家有事,全巷帮忙,有人出人,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全部义务劳动,无需分文报酬,大家争先恐后、踊跃参加,彰显着父老乡亲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博大人文情怀。每次我走在回家的路上,遇到村里的男女老少,只要是认识的,都会相互微笑着热情地打声招呼,寒暄问好!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正是故乡的熏陶让我学会了如何生存和怎样做人。故乡人以自身独有的民俗风情,秉承着“海纳百川,友善相处”的为人处世原则,时时刻刻激励着每一个家乡的人!有人说:回不去的永远是家。而故乡,就是萦绕在游子心上的牵挂,是漂泊在外游子们的根,每一份经历、每一份思念都是过去岁月的神圣洗礼!

故乡初冬的亲情非常温暖!晴日,蓝天、白云,走在时光里,会暂时忘掉这冬天的寒冷,早晚气温差异很大,早晚冷,中午太阳下会感受着冬阳的温暖。这个感受在我的心里愈发强烈。小时候,进入初冬,父亲要去运城盐池打工,临走便准备起家里过冬的各项事宜,提前要到地里砍些柴禾,修善集上购些芥菜、土豆、白菜(卧酸菜)……母亲在家里操持家务,纺线织布、纳鞋、做棉衣。随着气温的下降,母亲便在院里把棉花柴点燃在火盆里,待烟散尽,火盆端到屋里取暖。早上,我们上学前,蒸些红薯,喝一碗“滚水泡馍”;傍晚,我们放学后,围在火盆周围,写作业、帮母亲干家务;晚上,母亲提前烧热炕,炕桌上的饭菜热气腾腾,虽然只是简单的馒头、酸菜、红薯、面汤等饭菜,但每一口都吃得津津有味,每一口都充满了家的味道。饭后,全家人讲故事、谈家常、聊学习、说新闻……直到睡意朦胧。一家人暖意融融,情意浓浓,致深致远,温馨幸福,这种心里的热度,可以说比火盆散发出来的热量还要强烈!那些简单的日子,充满了无限快乐。如今,我们小时候,冬天夜晚幸福的场景已经成为了美好的回忆。长大以后,我们都有了自己的生活和事业,但那些温馨的回忆却始终留在了心底,成为了我们生命中最宝贵的财富。

故乡初冬的内涵非常深沉!故乡是一个人成长的地方,代表着亲情、友情、乡情等情感的纽带。它是人们心灵的寄托和归宿,常常让人怀念和思念。因此,故乡是我多年来寄托情感的象征。弹指一挥间,我离开故乡在外工作已经好多年了,每每冬季来临之际,我都会牵挂故乡的父老乡亲们,尤其是父母,他们在世时,每每这个时节总会打个电话问候,就是关心家里过冬准备之类事宜,那份牵挂虽然有些多余,但是对于我们,一个简简单单的举手之劳,对他们又何尝不是一段最为深情的平安和温暖?时光匆匆,走到今天,父母已经故去,再度回首失落于初冬时节遗留在心里的事情,棉袄、手套、火炉等这些熟知的名词,总会植入在我的脑海,唤起我对初冬亲情的一份眷恋!因为多年来,远离故乡,过去在这片土地上经历的每一点回味和感悟,都是我用心血和汗滴谱成的呐喊,都是我献给时代、献给故乡、献给亲人的内心独白。其中的每一句,每一段,每一篇都深深打动着我的灵魂。感慨万千,今天我以沉稳而又热情自信的笔触,展现了自己精神世界的执着追求,相信一定会唤起大家对过去年代纯真故乡农村生活的美好向往……

往事漫漫亦灿灿,往事堪堪亦澜澜。时值初冬,夜深人静,身在他乡,念及故乡,触景生情,再次跌入在思念故乡的深情里,写下这篇思念故乡初冬的文章,把浓浓的思乡之情,横七竖八地涂描在我的文字里。

这就是对故乡的深情,不仅仅是怀旧,只是想让这份初冬故乡的情结得以延续。因为我知道,不论我们走了多远的路,离开故乡有多久,这份缘于故乡的深情却从来不会减弱,一句牵挂,一声鼓励,都能唤起我们游子的心思,都能激发起我们游子的活力,都能温存我们游子孤独的记忆!这就是我小时候的家乡,家乡的土地,家乡的村庄,家乡的田野,家乡的乡亲,家乡的初冬。犹如是一条小路,一片落叶,一座山岭,一朵云彩,身为故乡人,我怎么能忘记?又怎么会忘记?在我的心海里,在我的睡梦里,在我的回忆里……那故乡的山,故乡的水,故乡的人,故乡的情,便渐渐地融入了我的生命中,激励着我,鞭策着我,温暖着我。沉寂于我记忆里的初冬模样,已经变成了丝丝缕缕的暖流,抚慰着我的心情,温暖着我未来的时光!

2024年11月24日

写于侯

编辑/王静

相关阅读
散文|贾海:故乡是一杯酒
河南文学传媒 2025-01-06
随笔|薛晓静:江南初冬
作家联盟 2024-11-19
随笔|龙吟故乡:稻香路漫步
作家联盟 2024-11-13
品读 | 故乡的那片湖
半月谈 2024-08-31
随笔|耿清瑞:故乡的玉米地
作家联盟 2024-07-28
随笔|乔宪忠:甜甜的芋头糊涂
作家联盟 2024-07-26
随笔|张思国:蒲扇
作家联盟 2024-07-03
文学|谢冕:消失的故乡
现代大学网 2024-05-27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