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新发月募资再上千亿,股基“挑大梁”占比创十年新高
​第一财经 2024-11-26 17:20

“除了A500指数类产品卖得好,其他产品都平平无奇,卖不起量。”华北一位基金市场部人士对第一财经说,9月份以后,市场新发产品类型就开始从债券基金转向权益产品了,尤其是ETF这类产品的募集情况是比较好的。

从存量基金的规模变化也能看出,资金在向权益市场转移。11月以来,公募新发市场出现明显回暖,时隔4个月后再次迎来千亿元的发行量,月平均发行份额也创下近三年新高。至此公募年内募集资金总规模已经超过万亿元。

与此前发行小高峰依靠债基不同的是,此次回暖主要是源于股基,本月新发规模的占比为71.01%,创下近十年的月度新高。

在前述人士看来,目前指数产品“挑大梁”的情况预计还会持续一段时间,机构布局还在持续。数据显示,上周各家公募共上报了35只基金产品,其中权益类产品有26只,包括22只指数类产品。

新发市场重回千亿

尽管市场再次步入震荡调整,但新基金发行市场在11月表现十分火热,发行规模大幅增加。Wind数据显示,截至11月26日,以基金成立日计算,月初以来共有77只新基金成立,总发行规模为1345.03亿元,较上月增长3倍以上。

在此之前的7月至10月,基金发行规模已经连续4个月均低于900亿元。此外,从另一个角度来看,11月的平均发行份额为17.47亿元,不仅刷新了年内纪录,也达到了近三年的高点。

对比产品发行结构可见,本月的大幅回暖主要是源于股票型基金,月内新发规模达955.8亿元,占比71.06%,创下近十年的月度新高。其中,最大的“助力”是中证A500指数系列产品,在近一个月的热度和营销之下,吸引了不少资金参与,多只产品实现顶额募集,因此拉高了当月的发行平均值。

据第一财经梳理,月初以来已有30只(不同规模合并计算,仅列举初始基金,下同)中证A500指数系列产品成立,合计募集规模超过926亿元。在这之中,有超过半数的产品因超过募集上限而需采取47%至99%不等的比例确认,火热程度不言而喻。

至此,今年以来新发基金的数量和总份额已经双双突破整数关口,分别达到1003只,1.02万亿元。此外,目前还有22只产品已经结束募集,其中有18只为权益类产品,若成立公布募集规模,本月的发行成绩将进一步提高。

对比来看,今年的3到6月也迎来了基金发行的小高峰,月度募集规模均超过千亿元。但与本月不同的是,此前的发行规模主要由债券型基金撑起,债基的发行占比月月走高,从75%升至87.06%。

在这四个月中,募集规模超过60亿元的产品共有37只,均为债券型基金。如安信长鑫增强、泰康稳健双利、中信保诚中债0-3年政金债等发行规模均为80亿元。而权益类产品中,则有4成通过发起式基金进行布局。

基金公司各有应对

那么,面对基金新发市场的变化,各家基金公司是如何应对的?

第一财经记者从业内不同规模的基金公司人士处了解到,一方面,拥有ETF等被动产品的公司人士,近来的处境大多为“加班加点做材料”。“我们最近又上报了一只ETF产品,最近都在忙这只产品的材料等工作。”一位来自指数大户的基金人士告诉第一财经。

一位拥有中证A500指数类产品的基金公司市场部人士也有同样的感受:“最近依旧在‘卷’A500指数产品,有了ETF,指数基金、增强指数基金也要跟上,发行结束以后会以持营为主。”在他看来,中证A500指数赛道的竞争会是一场持久战。

另一方面则是没有指数和ETF产品的公司。“我们没有ETF这类产品,所以产品新发布局,尤其是主动权益类产品会比较谨慎,现在募集还是不太容易。”该基金公司内部人士对记者表示,目前他们的新发大多是以客户需求为前提去匹配发行的。据其透露,公司预计年底将会发行一只固收类的发起式产品。

除了上述情况以外,还有部分基金公司目前暂时没有产品新发计划。“我们布局相对克制,暂时没有新基金发行计划,目前一直在对存量基金进行持续营销。”一位中型基金公司人士告诉第一财经,不同渠道的侧重点也不一样,如银行渠道主要推固收类产品,线上渠道则推权益类,但效果也不算很好。

在业内人士看来,新基金的发行量是反映投资者情绪的重要指标之一。前述市场部人士分析称,在此前市场低迷时期,个人投资者的投资偏好以求稳居多,产品需求也少,波动较小的固收类产品更契合投资者心态。而如今市场好转,权益类尤其是指数产品就更受欢迎。

“之前不少资金是从权益类转向固收类,比如一些中短债的资金来源其实是来自银行理财端。现在很多投资者则是赎回债基转而买入权益类产品。”他进一步表示,除了投资者之外,基金公司本身也会有预期,营销重心和产品布局会围绕市场变化而作出一定改变。

那么,站在当前时点,市场接下来会如何发展?金鹰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刚对第一财经表示,国内市场前期已充分定价政策的乐观情形,短期部分超涨行业的回调需求,叠加外部宏观不确定性的影响,预计市场短期或仍将震荡承压。

杨刚建议,短期对国内权益仍维持中性偏乐观,保持均衡配置。在他看来,具有较强业绩支撑、低估值的大盘价值股,兼顾避险属性较强的黄金、军工和粮食能源等板块值得关注。同时,对短期仍有政策持续催化的行业,在回调到支撑位后可适当增配,如自主可控和基建链等,地产的短期催化有限,短期仍需以观望为主。可适当增配防御型资产,以应对全球地缘政治形势日趋复杂带来的各种“意外情形”。(曹璐)

编辑/田野

相关阅读
新基金发行热度升温 多只产品提前结募
上海证券报 2025-01-15
基金新发多点开花 增量资金有望驰援
中国证券报 2024-12-26
公募年底竞速发行 12月新发基金规模已破千亿元
上海证券报 2024-12-23
年内新发基金规模破万亿 被动指数基金强势崛起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4-11-30
布局指数型基金成大势,A500带动新发市场回暖,11月新成立基金规模1354亿
财联社 2024-11-28
公募竞赛下一站会否是宽基ETF?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4-11-27
中证A500指基规模超2200亿元 引导资金向“新”集聚
证券日报 2024-11-19
公募新发市场升温债基获捧,权益类新发规模占比创三年新低
第一财经 2024-06-03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