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创业投资事关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和高质量发展。要推动国资出资成为更有担当的长期资本、耐心资本,完善国有资金出资、考核、容错、退出相关政策措施。
发展创业投资是促进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的重要举措。近年来,国有资金已成为我国创投市场的重要资金来源,在解决市场募资难、投资难等问题,引导社会资本投早、投小、投硬科技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国有控股和国有参股LP(有限合伙人)的合计披露出资金额占比达81.2%。
与此同时,由于受到传统国资考核体系制约,很多国资创投基金陷入不敢投、怕投错的困境。
科技创新是“从0到1”的过程,具有高风险和高不确定性特征,中间可能会经历无数次试错。让国有资金更好赋能创投支持科技创新,需要完善与之相匹配的考核容错制度。国资出资更有担当,还意味着资金应优先投向国家最需要的领域和方向。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加强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这些技术领域和方向,往往研发投入高、回报周期长、失败风险高,很难获得社会资本青睐。
在这种情况下,特别需要国有资金自觉彰显国家队和主力军作用,率先垂范,集中力量把资金资源用于国家重点支持和鼓励的产业领域,承担起社会责任和宏观调控使命。在充分尊重市场规律前提下,用好政府的“有形的手”,通过成立政府引导基金等方式,撬动社会资本跟投,并引导其坚持做长期投资、战略投资、价值投资、责任投资。
近期,全国多地出台相关政策,探索完善基金考核、容错免责机制,健全绩效评价制度,为促进国有资金“敢于投”迈出了重要一步。接下来,相关部门应继续优化国有资金考核与评价制度,建立健全符合创投行业特点和发展规律的国资创投管理体制和尽职合规责任豁免机制,从源头为国资创投松绑。
同时,国有创投基金应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积极探索创投规律,主动担当有所作为,为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贡献。要挖掘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潜力大、成长性好的优质企业,及早投资布局,加大对关键技术、未来产业的投资支持。结合自身优势和条件,加大对行业科技企业、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链上下游中小企业的投资力度。(金观平)
编辑/田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