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尝试现代戏 昆曲名家魏春荣:不躺不卷,只往前走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9-24 12:05

在浩瀚的夜空中,编号为212796、212797的两颗小行星如珠似玉,两串数字对应的“郭永怀星”和“李佩星”,也让这对“科学伉俪”天空永聚。如今,光耀星空的两位“大先生”的人生传奇即将被浪漫书写——北方昆曲剧院集结业界精英打造了当代昆曲《李佩先生》,剧中的主角、被称为“中科院最美玫瑰”的李佩,由北昆当家花旦、“梅花奖”获得者魏春荣饰演,而这部剧也成为了早已作品等身、荣誉加身的魏春荣从艺以来出演的第一部现代戏。

为昆曲找到一条演绎现代故事的路径

“你怎样,我们的国家就怎样!我们的国家怎样,你才能怎样”,剧中台词娓娓道来却振聋发聩,剧情中有浪漫的邂逅,亦有艰辛创业史,《李佩先生》的创演使命肩负着艺术与启智、传承与坚守。近年来,北昆先后创排了《陶然情》《飞夺泸定桥》《荣宝斋》《林徽因》等众多现当代题材剧目,不断拓展昆曲的艺术边界。而此次的故事从李佩与与丈夫“两弹一星”元勋郭永怀在西南联大于国难中邂逅铺陈开来。从在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正式建组,到走进北京市新英才学校开讲“开学第一课”,《李佩先生》的创作注定不平凡,非凡而浪漫的事业,国之重器、赤子情怀,一部昆曲承载的内容早已超越了舞台。

饰演李佩先生的魏春荣此前的角色都是历史剧或新编历史剧,对于这部自己艺术道路上的第一部现代戏,她从两人的生平开始入手,“看李佩先生和郭永怀先生的生平,甚至视频纪录片,每一次都热泪盈眶。接收的信息越多,内心越觉得震撼。先生有一颗非常强大的内心,作为一个顽强的女性,中年丧夫,老年丧女,这是怎样的一种打击,这种内心的承受力不是简单的‘乐观’二字就能概括的。她被形容为玫瑰,意味着美丽又带刺的个性,这些都是我要去感受和不断给自己进行心理建设的。只有我自己的内心丰富起来,才能传递出角色的锋芒。”

虽然欣然接受了这一角色,但魏春荣心里也不免犯嘀咕,不能错过与能否胜任的中间地带是基于昆曲这个古老剧种的特性。在她看来,现代戏对于600年昆曲来说是一个坎儿,很多观众对于昆曲的认知也是演绎古代才子佳人,唱念做舞如何在现代戏中体现,又不与剧情违和,对于魏春荣来说,第一个难点便是形体。“昆曲有一套非常成熟、完美的程式化表演体系,水袖、马鞭,以及砌末(道具)等等来辅助演员塑造人物,但现代戏中,这些则完全无用武之地。对于表演者而言,缺了水袖,情绪到了高扬的段落,如何爆发?此时该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诠释人物内心和澎湃的激情,这都要想办法去突破。”

“比如一个拿杯子的动作,传统的程式中必须要有形态,拿起、托住、再喝,几个动作,但在生活中却是拿起来咕嘟咕嘟就喝完了。舞台则不能太过于生活,那样就会显得随意没有造型感,舞台应该是艺术化了的生活。还有台词,‘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可现代戏则需要把韵白进行转换,找到不同于话剧的属于我们自己的表达。”魏春荣说。

作为昆曲的传承者,魏春荣内心极其明白这种改变又是不可避免的,“其实昆曲从600年前产生之初走到现在,每一步都和之前有着细微的差别,只要把握住昆曲精髓,比如声腔、曲牌,细腻地去刻画人物,它就是昆曲,为它找到一条演绎现代故事的路径是课题也是必须要去做的。同时,另一条路径则是即便演古代作品也要有现代精神内涵。”

“这个角色不是我之前的经验可以覆盖的”

都说昆曲擅长才子佳人,于是在魏春荣看来,“恰恰李佩先生和郭永怀先生两个人之间的爱情,那种长厢厮守,哪怕是生离死别,其实用昆曲来演绎,都是非常适合的。”

剧中,以往擅长水袖、圆场的魏春荣,还要在华尔兹的伴奏中翩翩起舞,虽然对华尔兹、探戈、爵士舞多少有些了解,但自己没有真正跳过,为此,她专门进行了学习。“隔行如隔山,非常难,尤其是怎样踩准这五步,把握好节奏。”在她看来,排练的乐趣不是某一个细节,而是排练过程中的这种碰撞,“既刺激又痛苦,同时也充满了乐趣,很享受。”

魏春荣形容,这个戏主创之间的沟通不仅时间长,而且很强烈。“这正是排戏当中最有意思的部分,所有的文字要立到舞台上,常常就不单单只是一句话了,可能在剧本中只是一句话,但我们却要用很大的一个篇幅去诠释。有语言的戏更容易想象,但语言和唱腔之间,语言和语言之间的缝隙,其实是留出了很多空间,那部分戏如何来展现,是需要演员呈现出人物内心的,恰恰不说话的时候也是最有戏的。”

主动跳出自己的舒适圈去尝试,这对于魏春荣来说不是第一次,她演过话剧,尝试过跨界,想看看自己究竟还有多大的可能性。“这部戏未来会有怎样的呈现,还得由观众来评判,但我之前演过的角色,无论是杜丽娘还是崔莺莺、陈妙常或是赵盼儿、许穆夫人,她们无一例外都是古人,和我们的生活有距离,可以尽情去演绎。但李佩先生不同,作为当代有影响力的人物,甚至很多人都跟她有过接触,能够把这样的一个人物演得令人信服,这不是我之前的经验可以覆盖的。”

但无论怎样贴近现代生活,内核还是昆曲,唱腔的原汁原味是必须要守住的,表现形式更要融入昆曲的载歌载舞。魏春荣说,“比如说在康奈尔大学那场戏,李佩先生听了郭永怀先生的讲座,两个人四目相望、一眼定情的这一刻,从我的视角,眼前的郭永怀先生温文尔雅、玉树临风,这种第一眼就被吸引的状态,差不多用了三段唱,载歌载舞。或许观众会好奇,这个年代又没有穿水袖,更没有传统服饰的加持,两个人都是当代形象示人,如何能够用昆曲的逢唱必舞去表现呢,这个小秘密要到台上再去揭晓了。昆曲很少站在那唱,几乎都要有形体的配合,也就是运用手段来唱,通过舞来抒情,现代戏中也同样需要这样的表达,只是如何融入的问题,包括锣鼓点用在什么地方才恰当,别让大家听起来一激灵,度和恰如其分,就是我们正在做的事。”

昆曲人敞开怀抱去拥抱观众的思维让人感慨

《李佩先生》从剧名便可感受到,这是一出女性视角的戏,生活情感事业家庭,而在魏春荣看来,她最想让大家知道的是,在那个年代有那样一群人,哪怕现代人不理解,他们也是真实存在过的。“现在的人不是躺平就是卷,但人是需要有一种精神的,如果说我们现在还能够选择躺平或者是卷起来,不正是因为有那些人的理想抱负奉献牺牲吗,我们现在才有这个机会去选择。”

魏春荣眼中的自己是一个既不是躺平也不卷的人,“因为我不内耗,我只往前走。”从事昆曲的人,似乎身上都有一种舒适和淡然,魏春荣说,“这可能跟这门艺术有关系,但是在了解了李佩先生的人生后,我觉得自己还远远不够,特别是内心的那种信念感,还要继续修炼。”

长达80年的跨度,无论题材还是舞台表达,对于昆曲来说都堪称巨制,但对于魏春荣而言,她最看中的是这部剧更接近于当代人的属性,特别是对于昆曲不是很了解的那一部分观众。“北京人艺的话剧表演艺术家龚丽君老师担任了这个戏的台词指导,现代戏的表达毕竟我们不熟悉,但不意味着我们将用话剧的方式说台词,我们跟龚老师学习的是如何把握台词的节奏。”排了一段时间,龚丽君也表达了对昆曲的欣赏,不仅好听,更让她感慨的是昆曲人敞开怀抱去拥抱观众的思维,以及愿意放下身姿去做一些尝试的勇气。

演员需要有一种自主创作的意识

据魏春荣介绍,和传统戏不同,现代戏的排练是不穿舞台服装,但手里会拿着代用道具的排练,过程则是先把“骨架”排出来,再往上面填血管肌肉皮肤,一层层“穿”上之后,就变得丰满了。从魏春荣的讲述中不难发现,她的思考和表达已经不仅仅局限于一个演员,而是有着些许的导演思维,“演员有了一定的积累之后,都会有一种自主创作的意识,不论传统戏还是现代戏,这种意识我自己觉得都是特别可贵的。我们在做学员的时候,老师教授传统戏,学上身之后,是要通过不停地练和演以及揣摩去丰富的。虽然是传统戏,但老师传到你的身上了,你不是在演老师,更不是在演程式,而是在演人物,这时就需要有自主的创作意识了。”如今,除了演出,魏春荣称自己很大一部分责任是培养年轻人,带学生、给年轻人导戏,“其实我也很想在导演这一块做一些尝试。”

虽然是第一次触碰现代戏,但魏春荣已经体悟到现代戏中控制的重要,“哪怕内心再澎湃再悲怆,也要学会控制,但这个戏有的时候真的就感觉控制不住自己,常常泪流满面。杨凤一院长多次在看我们排练时说,我一直在控制我自己的情绪。所以我们在表演中更要控制自己,把思想和情感传递出来,让观众感动,这就是成功的艺术。”

作为北昆的当家花旦,无论是《李佩先生》进校园的活动,还是北昆在国内外举办的昆曲小课堂,常常能够看到魏春荣亲自示范演唱,她从不因自己是角儿而放不下身段。而这出用现代语境打造的《李佩先生》,也将在首颗原子弹成功爆炸60周年纪念日10月16日当天开启全球首演,之后则静待走出国门的那一天,将这个爱与智慧的传奇女性故事以当代昆曲的形式,讲述给各地的观众。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郭佳
摄影/北京青年报记者 刘畅
编辑/贺梦禹

相关阅读
艺术与科学两界专家建言献策 昆曲《李佩先生》要让可亲可敬的大先生可感可信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1-03
600年昆曲邂逅信仰初心 永不过时的精神照亮《李佩先生》回家的路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0-14
首次尝试现代戏 昆曲名家魏春荣:我不躺不卷,只往前走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0-12
五天六场大戏 国家京剧院青春面孔沪上圈粉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9-04
北昆再次尝试现当代题材 魏春荣穿旗袍挑战《李佩先生》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8-10
相隔10载 北昆再赴香江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7-22
市文联“坊间对话” 这次聊聊“融合”与“破圈”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6-05
追忆魏明伦| “他自己的坚守和主张,不附庸,也不追求形式”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5-28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