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不同文明间对话应对全球性挑战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9-21 15:58
“文化交流:文明互鉴与共同进步”平行论坛在京举行

9月20日,2024北京文化论坛“文化交流:文明互鉴与共同进步”平行论坛在北京举行。与会嘉宾围绕“文明互鉴与共同进步”的主题进行深入探讨,旨在尊重世界各国的文明多样性、不断地深化人文交流与合作、推动不同的文明百花齐放。论坛上,法国巴黎国际博览会组委会和金熊猫奖执行委员会分别对法国巴黎国际博览会和金熊猫奖两大文化交流活动进行了推介。论坛还发布了《中国关键词:文物与文化遗产篇》多语种系列图书。

IMG_7842.jpg

嘉宾参观展台 主办方供图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的制胜之策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个理念自习近平主席2013年提出以来,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高度肯定。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我们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克服各种困难和逆流的制胜之策,是各国人民紧密合作、开创美好未来的通衢大道。”中国公共外交协会副会长邱小棋认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极为深刻、内涵极为丰富,既推动不同国家和平共处、合作共赢,又推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生共存。囊括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全领域,推动建设一个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它反映着世界各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工作意愿,符合国际社会普遍的价值追求,顺应当今和平合作发展的时代潮流。

IMG_8461.jpg

中国公共外交协会副会长邱小棋 主办方供图

同时,邱小棋也认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项宏大而紧迫的时代任务,又是一个漫长而曲折的历史过程。它对文化建设提出了历史性新要求,又始终需要文化给予坚强有力的支撑。“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本身就贯穿着一种登高望远、开放包容、和而不同、合作共赢的文化精神和气度,发扬这种文化精神,仔细倾听各国人民的呼声,推动文化创新,努力发展合乎时代进步要求的文化,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发挥长期的、基础的促进作用,这是当今世界文化发展的根本大计。当前国际形势云谲波诡,不确定因素有所增加,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有所抬头,但是形势越是复杂多变,我们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信心越是不能动摇,文化建设、文化创新越是不能懈怠。” 邱小棋建议,我们应该坚定不移坚持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文化立场;坚定不移倡导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文化气度;坚定不移倡导坚持理性、坚持理想的文化理念,为了美好明天,共同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努力奋斗。

以文明交流互鉴,筑牢共同进步的文化观、发展观

“我们非常尊重的是主权以及主权的平等,以及所有人的权利,他们可以去选择自己想要生活在什么样的文化体系当中。” 斯里兰卡前驻联合国大使兼常驻代表、联合国发展权政府间小组前主席塔玛拉·库纳纳雅卡姆表示,文化的互相交流以及共同发展和进步是我们共同关注的议题。今年六月,联合国大会一致通过了由中国提出的将6月10日定为文明对话国际日的决议。“它的目的就是希望能够提高对于文明多样性价值的认识,进一步促进文明之间的对话,相互尊重,包容宽容和全球团结。” 塔玛拉·库纳纳雅卡姆呼吁各国携手努力,倡导文化平等,增进文明互鉴。

cj20240920-“文化交流-文明互鉴与共同进步” 嘉宾塔玛拉·库纳纳雅卡姆演讲.jpg塔玛拉·库纳纳雅卡姆

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康震演讲的主题是“以文明交流互鉴,筑牢共同进步的文化观、发展观”。他认为,要从当代实践的视角推进“全球倡议”,就必须以人文交流和文化传播为重要着力点。高校作为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重要阵地,在文明交流互鉴过程中具有天然的平台优势。“我们要强化新时代的文化使命意识,发挥综合意识,持续深化文明交流互鉴的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主动参与中外人文交流,积极培育国际人文交流的人才。”未来,北京师范大学将进一步开展面向“全球倡议”的中华文化研究,推进跨文化国际人才培养项目,深化高水平的中国文化国际传播,助力“全球倡议”赢得更多国际共识和人类文明交流互鉴事业。

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大学社会科学学院高等研究秘书长朱利安·雷邦高度评价了中国式现代化对拉丁美洲的重大影响,中国的发展为拉美地区的经济增长带来了新机遇。同时,中拉需要开展更多的联合研究和学术合作,通过文化交流与相互学习拉紧双方在社会和学术领域的纽带。

深化不同文明间对话 构建新型国际秩序

塞内加尔前总统首席外事顾问、马基萨勒和平对话发展基金会理事长邓巴·巴认为,“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和全球文明倡议显示出中国对世界未来发展的高瞻远瞩,也展现了出于对各国利益的考量,以及打造和平的国际关系的负责任态度。”面对文明冲突的风险,他强调了不同文明之间对话的重要性,高度赞扬中塞两国文化领域的合作成果。

“今天我们也面临很多文明之间的冲突和战争,在这种冲突和战争的背景下,我们需要找到更多对话的契机,来共同促进和平和文明。” 邓巴·巴认为,“今天,在拥有不同历史和社会文化现实中,我们能看到没有任何一种文明应该被定义为是一种可以直接拿去用的文明,没有任何一种文明能够指点其他人如何生活,所有人的生活方式都不一样。如果想将自己的文明凌驾于其他人之上,其实这种做法是不应该的。人们可以一同践行共同的价值观,但同时也要承认和尊重他们的差异。” 邓巴·巴呼吁各国携手合作,结合时代变化,建设更加开放、充满活力的多边主义,构建更公平、更包容、更平等的国际秩序。

“当到来到中国的时候差不多是五年前,我来到中国是为了研究、学习和教学,中国教会了我学无止境。” 英国皇家社会科学院院士、北京师范大学外籍教授罗伯特·沃克以自身的经历和北京地铁19号线的站点壁画为切入点,生动讲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现代传播的生动案例。他表示,每一个站点不同主题和风格的壁画分别反映了以古喻今、集体力量、性别平等、变革创新、文明多样性、现代性与包容性等中华文化中蕴含的重要价值观念,这能潜移默化促使我们相互学习和共同进步。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研究所所长邢广程从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角度出发阐释了文明对话在对外开放和文明发展中的作用。他认为,和平性为文明发展提供了安全保障,包容性是文明发展的活力来源,创新性解决了中华文明的发展动力问题。“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的稳定任务,如何让中国式现代化始终保持创新性,在文明对话中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是当代中国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本次论坛由中国外文局指导,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和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共同承办。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田婉婷
摄影/北京青年报记者 崔峻
编辑/乔颖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