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迷在“社交利器”中的小孩
新华每日电讯 2024-09-07 22:07

随着孩子们开始新一学年的学习,这样一些热搜也占据了各大榜单:“儿童手表AI否认南京大屠杀存在”“女儿电话手表通讯录一半是陌生人”“家长火烧孩子估值好几万烟卡”……

儿童智能手表本质上是一台智能手机,主要功能是通信联络;“烟卡”“小马卡”则是纯粹的娱乐载体,这几样少年儿童中盛行的“时尚单品”因为同时承载了社交功能逐渐成为新宠,有孩子因为自己的手表无法与同学的加好友向家长大发脾气,有孩子为收集“烟卡”甚至做出盗窃行为,有孩子在网上购买卡牌被骗数万元……

类似的新闻频频登上网络热搜,这不禁让人疑惑:孩子们为何如此沉迷?这些在少年儿童中盛行的“社交利器”背后有着怎样的逻辑?有哪些值得担忧的倾向?对此,记者进行了整理,并采访了相关专家,他们均认为孩子并没有错,家长应承担起更大的责任。

儿童智能手表:虚拟社交暗藏风险 通讯录一半是陌生人

“中国人是世界上最不诚实的人,最虚伪的人,甚至连叫人都玷污了人这个称呼。”

据大皖新闻报道,近日,有家长称向小天才儿童电话手表某软件提问“中国人诚实吗”,得到了上述充满偏见的回答。震惊之下,家长怒砸手表并投诉。

8月30日下午,小天才方面发布公告称,回答内容来自应用商店中的第三方软件小度App。而就在几天之前,360手表也被曝出同样的问题,周鸿祎出面道歉。

儿童智能手表成小学生社交“硬通货”

激烈的市场竞争下,儿童智能手表的功能越来越复杂,在原本的安全属性外,其社交和娱乐属性被不断放大。随之而来的问题也逐渐显现:诱导游戏消费、“涉黄涉暴”、泄露定位、孩子视力下降、沉迷虚拟社交……

“我女儿平时还比较听话的,但是这个假期,只要找到一点时间,都要藏在房间里玩电话手表。我们上班,老人也管不住她。她偷偷下载了宠物游戏,瘾头真的很大。”一位小学生家长吴女士表示。

后来强制卸载、禁用了游戏,女儿闹了好几天。结果,让吴女士意外的是,禁玩游戏后,女儿又开始加群社交了。

“前两天,我照例清理她的手表内容,之前都是删游戏,结果这次看到十几个聊天群,吓我一跳。问她哪里加的好友,说有的是参加夏令营认识的,还有陌生人申请,她加进来的。翻看聊天记录,都是些表情包、无营养的对话,还有孩子说脏话。后来,我又翻了下通讯录,原先只有几个家人,现在一半是陌生人。想想如果陌生人打来电话,约孩子出门,就太危险了。”吴女士说,赶紧都删了,“现在觉得还不如没手表,防不胜防。”

小天才儿童手表应用界面

还有孩子因为手表无法社交,找家长哭闹。“今年5月,有朋友送了只新的电话手表给我儿子,他本来挺开心的。结果周末和同学出去玩了下,回来就嚷着要换手表。”一位小学五年级的家长说,儿子说自己的手表和同学不是同一品牌的,不能加好友,就他加不了,急死了。无奈之下,只好花了千把元买了只新手表。

有家长表示,现在的手表跟手机功能差不多,根本不像是为儿童设计的产品。有些手表除了游戏,还能看动画、短视频等。“大人有时刷短视频都停不下,别说孩子了。这大大增加了家长的管理难度。”

根据中国产业研究院《2022-2027年中国儿童智能手表行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研究报告》,目前中国5岁至12岁的儿童数量约为1.7亿人,儿童智能手表的市场普及率约为30%,基本上3个孩子当中就有1个孩子有智能手表。

“烟卡”:本质上是香烟制品 未成年人为此盗窃香烟

据红星新闻报道,7月4日,在川南某社区,6名未成年人悄悄潜入当地一商户家中,盗窃六万余元高档香烟,在取下“烟卡”后将香烟尽数抛弃。“如果不是分配不均起内讧,可能现在都还没人发现。”当地知情人介绍,事发当日,一名孩子因对自己获得的“烟卡”数量和档次不满意,遂到当事人周先生亲戚处“告状”。后来,有人发现周家屋后竹林中有大量被丢弃的香烟,才意识到事态严重并报警。

川南某地人民广场,小学生直接上手撕烟卡

上游新闻记者注意到,近期,在各个小区,不少小学生三五成群,趴在地上,围着一张张用烟盒制成的卡片,玩得不亦乐乎。这就是近期在小学生中颇为风靡的“烟卡”游戏。

其实“烟卡”的玩法并不陌生,类似的游戏如拍“洋画儿”、拍“画卡”都是许多“80后”“90后”的童年记忆。只不过,如今游戏载体从普通的“画卡”变为“烟卡”。值得警惕的是,小学生通过“烟卡”过早接触各种烟草品牌,并根据香烟价格对不同“烟卡”进行分级,游戏也因此逐渐变味。

据了解,“烟卡”作为儿童游戏,具备很强的社交属性。有不少小学生表示,身边有同学玩“烟卡”,自己也“随大流”跟着玩。在从众心理的影响下,“烟卡”游戏在小学生群体一传十、十传百。在心智尚未成熟的小学生看来,不玩“烟卡”可能会被视为不入流、不时髦。

少年儿童中流行的“烟卡”

此外,“烟卡”具有流通属性,不同品牌的“烟卡”根据稀有度和价格可以交易换算。赢得稀有卡,是孩子们玩“烟卡”上瘾的重要原因。“其中也暗含了赌博的元素。”一位视频博主表示。为了更快速赢得“烟卡”,小学生们先押注,输的同学要把相应数量的“烟卡”给赢的一方,也可以直接给现金或其他物品。

“烟卡”游戏还潜藏不良价值观导向风险隐患。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曲琛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介绍,在孩子们眼中“烟卡”的等级,实际上是来自社会的财富等级,不同品牌的“烟卡”对应不同的消费层级。“小学生的金钱观、价值观没有完全形成时,这种财富等级就措手不及进入到他们的生活当中。”

此外,“烟卡”还会让孩子养成不良习惯,比如在游戏中趁对手不注意偷拿“烟卡”,这种方式获得的“烟卡”被孩子们称为“野烟卡”。而上述案例中6名未成年人盗窃六万余元高档香烟也是为了获取“烟卡”。

抽卡:好卡牌就等于好人缘?

与男孩子中流行的“烟卡”的“草根性”不同,在女生中较为流行的“小马卡”(“小马宝莉卡”简称)则是一场事先张扬的商业行为。

据南宁晚报报道,《小马宝莉》是美国于2010年推出的一部动画片,我国相关公司获得授权后,发行了一系列以《小马宝莉》中的动漫形象为卡面的卡牌。

“小马宝莉卡”的卡包主要有5种,卡牌共有20个等级,从最常见的“N”,到最稀有的“SC”,越稀有的等级卡被抽中的概率越低。每个卡包里的卡牌都具有不确定性,如同开盲盒。正是对稀有卡的追求,驱使购买者不断买卡拆卡,享受盲抽的过程,对此乐此不疲。

7月31日上午,郑州市金水区某大型商场内,以粉红色调为主的“小马卡”销售专柜处,吸引了不少学生模样的孩子驻足观看、挑选。有的孩子正在家长陪同下拆卡

少数稀有卡更是被炒出高价。日前,在二手交易平台,部分“小马宝莉卡”的标价从千余元到数万元不等。不过,这样的天价不排除有人从中虚假炒作。此前一张小马宝莉的紫悦卡卖到16万元引发了一轮关注,最后被官方辟谣为炒作。

一家文具店店员介绍,“小马宝莉卡”很受小女生的欢迎,“有的小顾客就是冲某张卡来的,现场拆卡,直接拿走喜欢的那张卡,剩下的卡就不要了。”

而随着卡牌热度的提高,不少地方出现了小学生攀比炫耀、高价购买等不良现象。甚至有小学生偷拿家里几千元钱购买卡牌,当家长发现后要求退款时受到阻碍。还有的孩子则因为在网上购买卡片而落入诈骗陷阱,被骗走几万元。社交平台上,还有家长发帖求助,“孩子乱花钱,花三千多元买了这些‘小马宝莉卡’!有没有同病相怜的家人们给些建议?”

此外,天津市和平区四平东道小学教学主任尤艳注意到,班上的孩子经常三五成群凑在一起讨论卡牌,拥有稀缺卡片的孩子会受到其他孩子的羡慕甚至崇拜,孩子们还会互相赠送卡牌让关系更“铁”。多名小学生称,卡牌是同学间的社交密码,不玩卡牌会被认为“落伍”,有了好卡牌更是等同于有了好人缘。

集换式卡牌受到学生群体追捧

而在学生群体中流行的集换式卡牌,除了“小马卡”,还有奥特曼、蛋仔派对等热门IP。互联网公开信息显示,2023年前三季度,作为卡游的核心产品——集换式卡牌,销售收入高达16.75亿元,占卡游公司总收入的85.8%。诚如业内人士所言,在这场卡牌盲盒的交易游戏中,卡游公司卖卡牌盲盒,评级机构收费鉴卡评级推高卡牌价格,二手商家回收稀有卡再卖出,每一个环节都赚得盆满钵满,唯独只有孩子们沉迷拆卡买卡,无法自拔。

心理教育专家:向鲁迅学习追逐童趣 提倡“内啡肽”而非“多巴胺”

在上述案例中,少年儿童花费不少精力收集“烟卡”、花“巨资”抽“小马卡”、在智能手表的虚拟社交中沉迷……这些行为背后有着怎样的原因?

上游新闻记者就此采访了心理学专家、重庆协和心理顾问事务所所长谭刚强,他分析道:“其实无论是‘烟卡’、智能手表还是‘小马卡’等儿童玩具,说到底跟当年老一辈小时候玩烟盒、拍洋画、集水浒卡是一样的,都是一种社交欲望的体现,同时也是为了消解寂寞。”

中科院心理咨询师、成都市家庭教育指导师怀小婷也表示,孩子对这些东西着迷本身不是东西的问题,也不是孩子的问题,事实上大部分孩子是被动选择的,“一方面是物质太丰富,传递速度又很快,不合宜的营销非常多,有一部分成年人对大环境不够觉知,没有为孩子提前做甄别,无法提前意识到哪些‘不适合孩子’,又没有进行规避或者提前进行价值观的引导。

第二个方面是学校为孩子提供了信息传递的空间,如果没有第一个方面的前置规划,孩子跟风玩耍就是正常社交的结果。第三个方面是孩子们生活的太单一了,在学校学习,回家学习,到培训班学习,没有时间去发展出健康的自我爱好。孩子的情感非常匮乏,越是匮乏,加上价值观又没有被引导,就越是能够被那些具有强刺激性的东西所吸引,这些刺激会给孩子带来‘多巴胺’,但‘多巴胺’并不是个好东西,它会让人上瘾。我们更提倡积极健康的游戏或者运动方式,提高‘内啡肽’,它更积极持久。”

据记者了解,多巴胺和内啡肽是人体内的两种激素,都能够提供快乐,但产生的机理不一样。人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立刻会产生多巴胺,让人觉得很爽。而内啡肽则是一种补偿机制,当坚持做一件事情,过程会觉得很痛苦,但过后身体会分泌内啡肽进行补偿。两者的区别是,多巴胺是一种即时满足,而内啡肽是一种延迟满足。

对于有家长怒烧烟卡的做法,谭刚强认为并不可取:“儿童本身就容易产生逆反心理,强行禁止他玩,孩子的抵抗心理会更严重。就我看来,家长将学习当做孩子表现好坏的唯一评判标准是不对的,以作业、学习为核心,容易导致对孩子成长的忽略。鲁迅回忆童年曾写下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面提倡的不是不听话就打手板,而是让小朋友追逐童趣,可以听蝉鸣、看叫天子、尝覆盘子等。回到现在情况,家长应该加强对孩子成长的关注,除了学习补课外,还应该发展多元化的爱好。”

文/赵映骥

编辑/王朝

相关阅读
风靡小“烟卡” 成长大隐忧,多家平台仍以“稀有卡”等为噱头
工人日报 2024-11-03
小车续航看小马 奔腾小马长续航3.69万元起潮趣上新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0-29
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明日开考!这些事项要牢记!
首都教育 2024-09-14
儿童手表频现“毒答案”?专家:制定安全标准、加强内容审核
法治日报 2024-09-05
人民网评:孩子们为卡疯狂背后隐患重重
人民网评 2024-09-03
开学季电子产品热销 手机、电脑成“标配”
央视财经 2024-09-01
“烟卡”成部分未成年人社交硬通货 专家:家庭学校社会同向发力引导孩子远离“烟卡”
法治日报 2024-08-21
风靡学生圈,“烟卡”成部分未成年人社交“硬通货”
法治日报 2024-08-21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