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生态文明根基,擦亮美丽中国底色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8-15 07:07
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是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必然要求。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新征程上,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全面转型、协同转型、创新转型、安全转型,以“双碳”工作为引领,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把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各方面,必将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注入强劲动力,提供坚实支撑。

8月15日是全国生态日,今年的主题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回信勉励湖北十堰丹江口库区的环保志愿者,鼓励他们继续弘扬志愿服务精神,带动更多人自觉守水护水节水,携手打造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的美丽中国,为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贡献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情深意切、思想深邃,不仅是对广大环保志愿者的肯定鼓励,也是对人人参与美丽中国建设的殷切期待,鼓舞人心、催人奋进。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2005年8月15日,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考察湖州市安吉县时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科学论断。这一论断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理念。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指引下,中国积极提升全社会生态文明意识,增强全民生态环境保护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去年6月28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决定,将8月15日设立为全国生态日。这个首创性、标志性的纪念日,体现了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地位,体现了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坚定决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建设美丽中国摆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突出位置,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开展了一系列开创性工作,决心之大、力度之大、成效之大前所未有,生态文明建设的成就举世瞩目,成为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显著标志。

新时代以来,全国重点城市PM2.5平均浓度下降57%,全国城市重污染天数比例首次下降到1%以内;成为全球能耗强度降低最快的国家之一,超额完成到2020年碳排放强度下降40%至45%的目标,累计减少排放二氧化碳58亿吨;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碳市场和清洁发电体系,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超10亿千瓦……放眼神州大地,一幅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的美丽中国画卷徐徐铺展,万里河山更加多姿多彩。

奋进新时代新征程,要有新气象新作为。当前,生态文明建设从理论到实践都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但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结构性、根源性、趋势性压力尚未根本缓解,生态环境稳中向好的基础还不稳固,生态环境质量同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相比,同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相比,同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要求相比,都还有较大差距,生态文明建设仍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生态环境修复和改善,是一个需要付出长期艰苦努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坚持不懈、奋发有为。奋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新征程,必须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绘出美丽中国的更新画卷,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这样才能让中华大地蓝天永驻、青山常在、绿水长流。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是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必然要求。

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新征程上,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全面转型、协同转型、创新转型、安全转型,以“双碳”工作为引领,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把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各方面,必将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注入强劲动力,提供坚实支撑。

文/北京青年报特约评论员

编辑/王涵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