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4日,广东佛山警方通报了一起诈骗案例。松岗的林先生(化名),怎么也想不明白,明明已经收到70万余元人民币租金到账的短信,还没来得及花上一分,钱款却仿佛长了腿竟一声不吭原路返回汇款人的账户。这笔租金比谈好的租金超出40万人民币,对方称兑换外币不便,让其帮忙转账40万人民币购买设备,林先生眼看钱已汇入自己账户便答应了,没想到却遭诈骗。警方提醒,“汇入”不等于“存入”,汇入资金24小时可撤销。
林先生手里有一间闲置厂房,想租出去,便在各网络平台发布信息。不久,有人通过某短视频平台联系林先生,自称准备建厂,做电子产品加工的生意,急需租用3000平方米左右的厂房用以生产。
双方一拍即合,不过对方称自己身处境外,只能用外币支付租金。林先生不疑有他,立刻提供账号给对方。对方也非常爽快,没过多久便发来汇款证明,上面清晰地显示9.7万余元外币已汇给林先生,与此同时,林先生查看账户也确实看到了这笔汇款。
可令林先生不解的是,收到的款项比双方谈妥的租金足足多了40万元人民币,难道是对方转错了?
这时,对方解释称其因建厂需要购买设备,但设备销售方只接受人民币交易,其又来不及兑换,所以希望林先生可以帮忙转账40万人民币到其账户上,以便用来购买设备。
眼看“真金白银”已到账,林先生欣然答应,向对方转账了40万元。然而没多久,林先生便收到9.7万余元外币汇款被撤回的通知。他焦急地发信息询问对方,却如石沉大海。
为什么骗子能够做到撤回转账?原来,境外部分银行把“到账”和“入账”做了区分,支票从到账到入账之间会存在24小时的核账时间。也就是说这24小时期间,收款方会分别收到两条银行短信提醒:
第一条短信提示资金汇入,仅仅是“显示在收款人账户上的数字”(又称“挂账”),并非实际到账的可使用金额,对方可以24小时内撤销。
第二条短信通知为次日(即距离第一条汇入消息已过24小时)资金到账(已存入)提醒,此时这笔资金才是真正意义上收款方可以动用的钱款,而且不能撤销。
而林先生在收到银行收款短信通知后,放松了警惕,殊不知“汇入”不同于“存入”,导致被骗。
万幸的是,警方通过努力成功帮林先生追回40万元被骗款。事后,林先生送锦旗向民警表示感谢。
警方提醒,此类骗局中,市民不要光看到“货款”在账户里就安心了,注意分辨账户余额与可用余额(要以“可用余额”为准),试试看能不能把这笔“钱”转走或者取现,当即就能识破骗子的真面目。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戴幼卿
编辑/王朝
校对/杨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