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闽分别出台武夷山国家公园条例 两省携手共护一座山
科技日报 2024-07-10 08:04

武夷山有植物宝库之称,是世界同纬度带现存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中亚热带原生性森林生态系统。

近日,《江西省武夷山国家公园条例》《福建省武夷山国家公园条例》均获通过。武夷山国家公园将告别“一园两治”,两省携手守护一座山有了依据。

省际协同立法

2021年,武夷山国家公园正式设立。

武夷山国家公园跨江西、福建两省,是中国唯一一个既是世界人与生物圈保护区,又是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的国家公园。

近三年来,同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的江西和福建两省,围绕武夷山国家公园保护、建设和管理开展了诸多协作,但江西片区原有《江西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条例》和福建片区原有相关法规已不适应国家公园建设需要,存在管理体制不顺、执法力度不足、公众参与度低等问题,制约了武夷山国家公园的高标准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提起武夷山,大多数人想到的是福建武夷山。其实,武夷山呈南北走向,是赣闽两省的界山。江西片区位于武夷山山脉的西北坡、福建片区位于武夷山山脉的东南坡。”江西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副局长邹思成说。

江西省人大常委会法工委有关负责人介绍,为做好武夷山国家公园的保护和管理工作,2023年,江西省人大常委会将武夷山国家公园(江西片区)立法工作列为年度重点立法项目,并与福建省开展省际协同立法。

记者了解到,江西福建两省通过同步立项、起草、调研、审议等方式,联合改稿十多次,草案修改56次,最终达成一致。

福建省武夷山国家公园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两省协同立法让武夷山国家公园实现了“一园一法”,破解了过去多头管理、交叉重叠以及省际间存在的部分管理领域尺度不一、宽严各异等问题,填补了此前在擅自放生、野外探险等方面的管理空白。

“从‘各自管护’到‘协同立法,一山共治’,赣闽两省的跨区域生态保护实践,为全国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提供了新的探索。”江西省社科院发展战略研究所所长李志萌说。

实现绿色发展

武夷山国家公园是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键地区。

走进武夷山国家公园江西片区,密林苍翠、虫鸣阵阵。桐木河西侧,一棵树枝梢下垂,树冠成塔形。江西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车盘保护管理站站长徐新宇说,这是中国特有的第三纪残遗植物、珍稀濒危物种、植物界的“活化石”——南方铁杉。武夷山国家公园江西片区内保存有全国连片分布面积最大的南方铁杉林,面积达1560公顷,其中林龄200年以上的过熟林面积达400余公顷。

据了解,武夷山国家公园江西片区共279平方千米,占全省总面积的1.7%,保存了江西45.1%的高等植物和57.7%的野生脊椎动物遗传基因。为此,《江西省武夷山国家公园条例》中特别点明了具有“江西烙印”的保护对象,如南方铁杉、黄腹角雉、黑麂等野生动植物。

记者了解到,两省武夷山国家公园条例不仅为加强自然生态系统原真性、完整性保护构建了严密的法治体系,还在原住居民保护、绿色产业发展、社会公众参与等方面加强规范,力求实现生态保护、绿色发展与民生改善。

武夷山国家公园的奇峰险峻之间藏着许多茶树。多样、完整的生物链和茶产业相得益彰。

茶产业是赣闽的富民产业。记者翻阅两省武夷山国家公园条例发现,条例皆设置了专章推动赣闽协作,提出要加强茶文化和种茶、制茶技术交流。

“铅山河红茶和福建武夷山红茶是同根同源,协同立法有助于我们把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等统筹起来,加强两省茶产业的综合实力。”江西省铅山县茶行业协会会长夏田辉说。

江西省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副主任杨润华表示,赣闽两省协同立法,为武夷山国家公园的保护、建设和管理提供了法治保障,将提升武夷山国家公园的保护管理水平,保障国家生态安全。

文/魏依晨

编辑/倪家宁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