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纵“网络水军”传播虚假信息 四人被判删除注销虚假账号1200余个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7-04 13:42

据杭州互联网法院消息,7月4日上午,杭州互联网法院组成七人合议庭,对公益诉讼起诉人杭州市滨江区人民检察院诉杨某某、某传媒公司、某网络公司、某科技公司网络侵权责任纠纷民事公益诉讼案公开开庭审理,当庭判令四被告删除已发布的虚假信息,注销“网络水军”的虚假账号1200余个,在国家级媒体公开赔礼道歉,并赔偿公益损害赔偿金共计100万元。

操纵“网络水军”“养号”等方式有偿“转评赞”“直发”“投诉举报”

公益诉讼起诉人诉称,2021年至2022年5月,杨某某利用其注册的多家公司研发的平台,招募数量庞大的兼职人员充当“网络水军”,并通过操纵“网络水军”“养号”等方式,开展有偿“转评赞”“直发”“投诉举报”等业务,即在未核实信息真实性的情况下,实施包括对客户指定的影视作品、网络视频、游戏作品、商品的宣发等正面点赞、转发、评论,按客户要求在相关网络平台发布关于特定作品、商品的具体内容等提升热度的业务,以及通过在信息发布平台进行投诉举报等方式删帖以降低针对特定作品、商品的负面信息热度的业务。经调查,杨某某等共“养号”1200余个,完成“转赞评”“直发”任务24万余条,任务金额合计896万余元;完成“投诉举报”任务1200余条,任务金额合计19万余元。

另,某传播公司、杨某某等人以营利为目的,有偿提供删帖服务,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已被刑事判决认定构成非法经营罪,追究其刑事责任。

公益诉讼起诉人认为,四被告在未核实信息真实性的情况下,开展有偿“转评赞”“直发”“投诉举报”等业务,系流量造假、通过发布和删除信息干预信息呈现以谋取非法利益的行为,属于传播网络虚假信息的行为,破坏了网络生态秩序和市场经济秩序,侵害了广大网络用户的权益,损害了社会公共利益,依法应当承担民事侵权责任。

庭审过程中,四被告明确表示已认识到自身错误,向社会公众致歉,并愿意承担公益损害赔偿责任。

杭州互联网法院经审理认为,四被告的行为扰乱了网络舆论环境和互联网信用管理秩序,破坏了相关行业、市场的正常经营秩序,损害了社会公众的知情权和选择权,应当承担民事侵权责任。

涉案行为属于破坏网络信息生态环境的违法行为

四被告在未核实信息真实性的情况下,通过招募兼职人员或自养网络账号充当“网络水军”,以操纵“网络水军”的方式对指定的作品、商品进行有偿“转评赞”“直发”“投诉举报”,其宣发或删除的信息均非网络用户的真实体验,却达到虚增客户指定作品或产品的影响力、曝光度、好评度,随意控制正当差评的负面影响等作用,破坏健康、良性的网络信息内容生态环境。该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等规定,属于破坏网络信息生态环境的违法行为。

涉案行为破坏了网络信息生态环境,降低了社会公众对网络信息的整体信任度,加重了行政机关、平台、社会组织等各方社会主体的监管、治理的负担,耗费了大量社会公共资源。扰乱了市场正常经营秩序,违背了诚信经营原则,使诚实经营的市场参与者在不公平的网络信息环境中处于劣势,催生“劣币驱逐良币”的恶性循环,扭曲了市场竞争的公正性,使得市场规则形同虚设,更会影响行业的创新与发展动力。侵害了社会公众的知情权、选择权。针对社会公众个人而言,虚假信息剥夺了他们基于真实、全面信息做出合理判断的前提条件。社会公众因虚假信息误导而形成的认知、决策,还影响其价值判断和生活、工作的抉择,虽单个损失看似较小,但累积起的社会公益损失巨大。

四被告具有为牟利流量造假 传播虚假信息的故意

四被告对客户指定的信息真实性不予甄别, 组织的“网络水军”对接单的宣发或删除信息也不核对真实性,主观上具有流量造假、传播虚假信息的故意,且四被告通过专业化的商业模式设计,形成分工合作的“组织架构”模式,在认识到案涉行为已被列为整治对象的情况下,仍为谋求不法利益,从事网络虚假信息的黑灰产。

法院认为,公益诉讼起诉人请求判令四被告就其各自行为在国家级新闻媒体公开赔礼道歉,删除已发布的虚假信息并注销相关网络账户,以及赔偿公益损害赔偿金,均符合法律规定,依法应予以支持,遂作出上述判决并当庭宣判。

杨某某等四被告当庭表示服从判决结果。

法官说法

网络时代“人人都有麦克风”,但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网络虚假信息,不仅误导社会公众的认知,煽动社会情绪,更是对网络信息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有偿删帖把网络信息当作可以售卖的商品,其不仅扰乱了互联网运行秩序,更损害了公众的言论权、知情权。当网络虚假信息与流量造假泛滥,我们面临的不仅是企业之痛、市场之痛,更是对社会公共利益的严重侵蚀,侵害网络空间社会信任,对公平竞争环境产生破坏。绝不能让虚假信息成为网络经济中盛行的“潜规则”。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真知灼见,不在于点击的喧嚣,而在于思想的深度;真正的影响力,不是虚无流量的堆砌,而是品质与诚信的沉淀”。广大网民应牢记,每一个键入的文字,每一次点击的传播,都应受到法律与道德的约束。对流量造假与传播虚假信息的行为,必须予以严厉谴责和法律制裁。通过此次判决要求被告将所有涉及虚假信息传播的网络账号注销,确保信息传播的每一道闸门都牢固把关,让真相跑赢谣言,让理性思考战胜盲目跟风。对流量造假与传播虚假信息的零容忍,不仅是对法律尊严的维护,更是对诚信价值的捍卫。维护网络空间的清朗,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每一个个体都应当成为真相的守护者,每一次转发前的审慎,都是对健康网络环境的贡献。让真相的光芒照亮网络的每一角落,让虚假信息无处遁形。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守护好这片亿万网民共同的精神家园,让互联网真正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强大引擎。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李铁柱
编辑/倪家宁
校对/葛冬春

相关阅读
网络水军乱象如何治理 全国人大代表与专家建议 多元共治全力挤压违法犯罪活动空间
法治日报 2024-12-24
撰写发布不实贴文一“网络水军”犯罪团伙被捣毁 11人落网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2-14
花钱就能涨粉、刷榜、冲热搜……“网络水军”是如何操纵热搜的?
工人日报 2024-09-11
花钱就能涨粉、刷榜、冲热搜,“网络水军”是如何操纵热搜的?
工人日报 2024-09-11
撰写发布不实帖文 上海警方全链条捣毁一“网络水军”犯罪团伙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4-08-22
操纵“网络水军”造假流量四被告被严惩 法院判决被告注销虚假账号1200余个
工人日报 2024-08-01
是贬还是赞,谁花钱谁说了算?起底“网络水军”乱象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4-07-26
四被告操纵“网络水军”杭州互联网法院判定赔偿100万元
法治日报 2024-07-1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