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痴老伯5年做出榫卯版祈年殿:7108个手工零件精度在正负0.02毫米内
扬子晚报 2024-05-17 11:35

最近,抖音平台上被业内人士称为“木痴”的上海老伯王震华,通过短视频向大家开课解答中国传统建筑的榫卯知识,吸引了不少人的关注。除了讲授知识,王震华制作的微缩榫卯营造作品更是一绝,一本梁思成所著的《清式营造则例》被他反复翻阅学习了42载。

5月15日,在接受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采访时,王震华表示,他花5年时间制作了1:81的“天坛祈年殿”,花2年时间制作1:50的“赵州桥”,每件作品各自拥有零件7000余个,没有用一滴胶和一枚钉。网友大赞:这是真正的中国奢侈品,独一无二!

7108个手工零件,构架出一座“祈年殿”

王震华表示,榫卯结构其实就在我们身边,不仅古建筑、中式家具里有,现代日常生活用品等也会广泛应用。

在抖音平台里,他展示了一只比例为1:81的天坛祈年殿微缩榫卯营造作品,向网友娓娓讲述中国古建筑背后的东方智慧。他说,这不同于微雕,更不同于3D打印,其蕴含工程技术理念。王震华的作品所用的材料是紫光檀,学名东非黑光檀,属红木类。他历时5年时间,手工制作了7108个零件,而这当中,最小零件的宽度只有1.5毫米,每个零件的精度更是控制在正负0.02毫米之内。

祈年殿微缩作品的一扇门,不足手指宽度,但可以拆解为8小块,运用了燕尾榫和螳螂榫的组合与锁定。整个作品与实物的构造十分接近,运用了大量的榫卯和斗拱设计,和实物一样有36柱。这件作品获得了“2016世界手工艺产业博览会金奖”。

王震华对整个作品的微小零件并没有一一编号,同位部零件互换率可达百分百。每次展出运输之后,他会对作品进行微调。在视频中,王震华用手晃动祈年殿作品,展现整体结构可以跟随外力轻微晃动。

他讲解道,榫卯结构并不是严丝合缝,也不能够做到严丝合缝,否则会出问题。部件之间是有间隙的,都是活的,不仅便于拆解安装,更能体现古人对力学的理解,利用摩擦减震让建筑“牢而不固”,这也是古建筑为什么能抗震的原因。

除了“祈年殿”,王震华还在社交平台展示了1:50的赵州桥微缩榫卯营造作品。这件作品长度1.28米,同样没有使用一滴胶水和一根钉子。该作品的桥面、桥身、桥拱、桥栏等可拆卸成7169块部件,总共用了近20万道工序。视频中展示,一名体重30斤的儿童可以从桥上走过,每走一步桥面呈轻微波浪式分散重力至两侧,体现了榫卯在力学结构上的应用。

网友们夸赞王震华“把榫卯运用到了出神入化,展现了中国匠人的智慧”“非遗传人任重道远”。还有的网友称赞他“玩转了中国乐高积木”,有人更是问“什么时候能做出适合把玩的中国榫卯积木”。

学过古建筑修复,对梁思成的营造著作爱不释手

王震华告诉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他于1958年出生在上海农村,小时候就喜欢帮村里孩子做手工玩具,后来对古建筑产生了兴趣。16岁时,他拜一位80岁的古建筑修复师为师,但后因自己恐高,没有从事古建筑修复工作,但并没有放弃这一兴趣。

王震华说,这位师傅虽然没有学过文化知识,但凭借着对传统技艺的师承相传,手艺非常扎实。拜师后,师傅向他传授了木工口诀,非常实用。

王震华介绍,过去很多匠人传承学习是靠师傅口诀传授加实践。后来,他读大专学习了设计,成绩优异。1982年,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在新华书店花7毛4分钱买了一本80版梁思成著的《清式营造则例》。“当时爱不释手,这本书虽然讲述的东西很难懂,但自己越看越感兴趣,反复去研读。”除了这本书,他还读了《中国古建筑》等书籍。

他说:“真的要感谢梁思成把这么好的著作留给后人,我把《清式营造则例》看了很多遍,可以说常看常新。参悟其中的智慧、美学和艺术。”

祈年殿全榫卯作品,他前后做了4个版本,前3个版本均因自己不满意或者有错误而自毁,然而每做完一个版本再翻阅这本书,他都会有新的认识。

正在复刻岳阳楼,将是“最后作品”

王震华说,他自学古建筑的前40年,是学习积累阶段,但没有真正实践。他参加工作后成为工程师经常出差北京,一有空就会去故宫和天坛参观,直到2010年,他把一间民房改成了工作室。

选择什么样的古建筑进行微缩榫卯营造?王震华表示“选题”很重要,之所以选择祈年殿,是因为它是中国古建筑的代表,而且寓意比较好,祈祷中华民族五谷丰登、繁荣昌盛,其三五七九斗拱齐全;而“赵州桥”则是他对微缩榫卯在力学结构上的尝试。

他向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透露,自己现在正在尝试的作品是岳阳楼,他认为岳阳楼较之其他古代名楼保存较好,能体现古建筑与国学的完美结合。不过他也坦言,“岳阳楼微缩榫卯营造作品已经开始了三年,才完成了20%,遇到的困难不小。”他说,这件作品有可能是自己的最后一件作品,这些作品并不是用来卖钱的,而是想通过作品传达古建筑的内涵、艺术美和构造理念,传承古人的智慧。

这些作品从设计、加工、拼装,都是他孤身一人用数百把刀具亲自磨制。2023年,王震华在学生的帮助下,开始在抖音上讲述古建筑背后的文化内涵,目前已发布了100多个作品,有的作品点赞量达18万。他通过短视频解答了人们对榫卯的误区,揭开古建筑构造的神秘面纱,展现自己榫卯营造的作品及理念。他眼中,比起学技术,建筑背后的理念、思想才更为珍贵。

王震华很期望能有传承人,目前他收了几名弟子,有的是从事工程技术的,也有医生、记者等。他希望自己的传承人不仅能学习工程技术和美学理念,还要有手艺活的基本功,同时对材料的运用和力学知识有储备,能心无旁骛地去钻研。

文/任国勇

编辑/倪家宁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