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某医院上报一例血吸虫病血清学抗体疑似阳性,难道……上海早已消除的血吸虫病“死灰复燃”了?
某疾控中心立刻出动开展连续三天的粪便病原学检测,最终排除了该人员感染血吸虫可能。
这次事件,让人不禁想起令人闻风丧胆的血吸虫病,它到底是什么?又为何会让人如此紧张呢?
血吸虫到底是个啥
血吸虫病:是由裂体吸虫属血吸虫引起的一种慢性寄生虫病,血吸虫主要有曼氏、埃及、湄公、间插及日本血吸虫5种类型,我国流行的是日本血吸虫。
血吸虫病若发展到晚期,可能会出现肚子积水,也可能会出现脾脏异常增大,因此血吸虫病在以前又被称为“大肚子病”。
血吸虫病如何传播
主要传染源是感染了血吸虫的人或哺乳动物,他们在有钉螺孳生的河岸或沟渠通过粪便排出血吸虫卵。
虫卵在水中孵化为毛蚴,毛蚴钻入钉螺体内发育成尾蚴。人接触含有尾蚴的水体,仅需10秒钟,尾蚴就能通过皮肤钻入体内,从而感染血吸虫病。
感染后有哪些症状
一般初次感染后5-8周(也有少数感染者在2-5周)会出现急性期症状,如发热、出汗、胸痛、干咳、腹痛、腹泻等,部分感染者会出现痰中带血或便中带血。
血吸虫病如何治疗
吡喹酮是目前唯一用于治疗血吸虫病的药物,对急性期、慢性期血吸虫病均有很好的效果。
但是切记:若存在血吸虫疫水接触史,且出现上述相关症状,一定要及时就医,遵从医生的诊疗安排,不可私自用药哦。
做好防护是关键
①不要接触疫水,特别是在设有血防警示标牌的地方。
②如果因抗洪抢险等特殊原因需接触疫水,应采取一些防护措施,如穿戴防水手套、胶靴等防护用具,涂擦防护药剂等。
③如果接触了疫水,也不要过分担心,可在接触后1个月左右到医疗机构做血吸虫病检测,查明是否受到感染。
④积极配合当地组织开展的查螺、灭螺、查病和治病工作。
⑤改变不良卫生习惯,不食生水也是预防血吸虫病传播的重要措施。
编辑/王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