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将于近期陆续进驻福建、河南、海南、甘肃、青海5个省,开展第三轮第一批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近日专门致函被督察对象,要求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精准科学依法推进边督边改,禁止搞“一刀切”和“滥问责”,并简化督察接待安排,切实减轻基层负担。
中央生态环保督察是党中央在生态环保领域体制改革的创新性重大举措,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重大制度安排。督察组聚焦生态环境领域的突出矛盾和重大问题,啃掉“硬骨头”,消除“老大难”,解决了一批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问题。从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144宗矿业权全部分类退出,到青海木里矿区对渣山进行刷坡整形和种草复绿;从陕西秦岭北麓西安境内违建别墅拆除,到中国有色大冶公司丰山铜矿尾矿库废水直排长江问题整改……对问题紧盯不放、一盯到底,坚决查处一批重大典型案件,形成强大震慑,成为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保持公信力和权威性的根本所在。
然而,时至今日,仍有个别地方尚未形成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在督察组进驻期间,或采取紧急停工停业停产等简单粗暴做法,以问题企业“一律关停”“先停再说”等手段敷衍应对;或层层加码、级级提速,不给直接负责整改工作的单位和人员留足时间,采取“一刀切”方式消极应对督察;或对发现的问题以问责代替整改,问责走过场,用泛化、简单化的问责代替切实传导压力、严格落实责任和建立长效机制。凡此种种,不仅极大消解了“严肃、精准、有效”的环保督察原则,切断了“严”的基调、问题导向这条督察工作的生命线,更是将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关系对立起来,破坏了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政治生态同自然生态一样,稍不注意就容易受到污染,一旦出现问题再想恢复就要付出很大代价。”面对纷繁复杂的发展改革稳定任务,一方主政者是坚持原则、恪守规矩,对上对下讲真话、重实情,还是对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阳奉阴违,当两面人、两面派;是实事求是、久久为功,还是急功近利、敷衍塞责;是按照问题的轻重缓急和解决的难易程度,“十个指头弹钢琴”,还是不顾产业和领域的现实和群众的呼声,千方百计掩盖各种矛盾,费尽心机塑造所谓“政绩”……无不考验一方主政者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的能力、敢于动真碰硬的勇力和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须臾不可放松的定力。
当前,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的结构性、根源性、趋势性压力尚未根本缓解。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进入加快绿色化、低碳化的高质量发展阶段,生态文明建设仍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有了良好的政治生态,才能有效降低发展的资源环境代价,使发展潜力和后劲持续增强;有了良好的政治生态,突破重点难点问题才能既做到尽力而为,又注意量力而行;有了良好政治生态,个别地方的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也就没有了生存土壤。
对生态环境问题的整改禁止搞“一刀切”,强调的是依法依规,统筹推进,重点在对能马上解决的问题要马上解决,一时解决不了的,要明确整改的目标、措施、时限和责任单位,督促各责任主体抓好落实。禁止搞“滥问责”,强调的是不能以问责代替整改,重点是切实将压力传导下去,形成长效机制。禁止“一刀切”也好,禁止“滥问责”也罢,都旨在真正解决问题,而绝非对能够解决的问题“放一马”,对应当问责的官员网开一面。
其实,“一刀切”“滥问责”不仅仅在生态环保督察过程中不时浮出水面,在其他领域也时常兴风作浪。我们需要时时警惕,决不让“一刀切”“滥问责”破坏日渐向好的政治生态,干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大局。
文/北京青年报评论员 栗玉晨
编辑/王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