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青快评|让医务社工为患者提供更温馨有力的服务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0-17 15:50

为探索医务社工发展模式,扩大医务社工覆盖面,今年北京市卫生健康委推出了医务社工多元培育服务项目,并公布了项目名单。在项目名单中,有来自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的“儿童癫痫患者共同照护服务项目”、北大人民医院的“髓爱童行——血液病儿童全程照护模式”、同仁医院的“医务社工介入公立医院眼科老年患者全病程服务模式探索”等等,共计45个,涵盖了缓和医疗、慢病管理、器官移植、精神康复等多个领域。(10月17日《北京青年报》)

这些项目涵盖面之广、内容之多、专业化程度之高,均超出很多人的想象。难免有人认为,医务社工无非是社会工作者的一种,他们不是医务人员,在专业知识方面“差不多就行”,没必要精通。甚至不排除有人误认为,医务社工有点类似于当前医院里的志愿者,即使多了一个“医务”的行头,也似乎仅需比志愿者多懂一点就行。

但与普通人的认知相反,医疗系统培养医务社工人才、培育医务社工服务项目的做法,则表现得十分认真和严格。北京市在探索医务社工发展模式方面先行先试,走在全国前列,但试点几年,目前全市医务社工仅有306人,人数这么少,体现出缺勿滥的人才培养思路,入职门槛之高、技术要求之严,可见一斑。如今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加快项目孵化进度,意在不降标准的前提下,也能做到才人辈出、项目丰富、服务多元。

对医务社工严要求,与这一职业的服务性质有关。为患者答疑释惑,没有一定的专业基础不行;针对器官移植、认知障碍、青少年情绪障碍、癫痫、传染病等特定患者提供照护服务,专业知识欠缺就难以履职尽责,甚至反而可能添乱;普及医学知识、向患者及家属提供心理疏导与情感支持等,这些工作均非外行人所能胜任。当出现医患纠纷时,作为中间人的医务社工,不仅要了解相关疾病知识,而且还要通晓医疗法规。并且,医务社工的能力越强,向患者服务的质量就越高。

医务社工属新生事物,发展还处于早期摸索阶段。正因如此,就更应该高标准、严要求。宁可发展的进度慢一些,也要确保医务社工作德才兼备。如此才能从一开始,就为医务社工树立良好形象,并开创科学的发展模式,从而赢得医务工作者和广大患者的好评与喜爱。

医务社工服务模式,具有让民众感到惊喜的潜力。当前,患者通常只能找医务人员交流。将来,患者有事可问社工,服务可找社工,有什么不懂或烦闷,医务社工可帮忙。医务社工是医务人员的帮手,是患者的贴心人,更是医患之间的情感纽带。倘若医务社工服务模式得以健全,且医务社工已经广泛存在,患者看病就会便捷得多,医患关系和就医体验等,也势必得到显著改善。

文/秋实

图源/视觉中国

编辑/王涵

相关阅读
北京市民政局公示社会组织评估结果 枫林社工获评4A级社会组织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01-09
北青快评 | 让有温度的“免陪照护服务”惠及更多家庭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0-27
北青快评 | “无陪护”病房行稳致远还须“闯三关”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7-10
医务社工携手社区共建 北京地坛医院社工工作室在崔各庄乡落地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7-04
北青快评|老龄化时代,如何缓解“陪护难”?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7-03
北青快评 | 送雪人进病房的暖心之举作出服务示范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1-26
北京多家医院新院区陆续投用开诊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1-07
北青快评|特需医疗服务需要得到特别监督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1-02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