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盐城率先立法保障AED配置 预计未来3年在公共场所配备6800余台AED设备
扬子晚报 2023-09-05 10:31

9月1日,盐城市在全国率先实施公共场所配置自动体外除颤器(以下简称“AED”)的地方性法规。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了解到,预计未来3年,盐城市将在公共场所配备6800余台AED设备,并向社会大众提供长期急救知识培训。

不少学校已配置AED 平时会对学生科普急救法

紫牛新闻记者了解到,目前盐城市各类公共场所共接入AED设备344台,主要分布于学校、社区服务中心、政务服务中心、图书馆、运动馆、大型商场等场所。市民或游客可通过“我的盐城”手机APP搜索AED导航,从而检索定位到附近的AED位置,可免费借用对心脏骤停者进行急救。

设备操作起来较容易

以记者所在的亭湖区某小区为例,通过AED导航定位显示,一公里范围内有20台AED设备,其中最近的设备在200米距离内。记者在AED导航列表中看到,周边中学、小学的AED配备数量要远多于其他单位,普遍具有2台及以上,分布在教学楼、宿舍和体育馆等位置。

9月1日下午,记者实地走访了盐城中学配置AED的位置。在学校主教学楼二层平台到教室的楼梯口位置,就放有一台醒目的AED设备,设备不远处便是学校医务室。医务室值班老师沈老师向记者介绍,盐城中学早在几年前便配备了2台AED设备,校医和保卫人员都进行过相关培训,以保障校园内学生突发心脏骤停情况时,能够使用AED进行急救。

“我们配备的设备是比较先进但又操作简单的AED,设备各个位置都明显写有使用方法,可在设备通电的情况下一键使用。”沈老师表示,学校配备的AED设备十分简单易操作,在取用打开后,不仅有图文使用说明,设备还会发出语音提示,指导使用者一步步完成急救。

都装在显眼的位置

在盐城中学的操场入口旁,记者看到了另一台AED设备。沈老师介绍道,“我们放置的位置都是保障学生和工作人员24小时随时都能拿到并且显眼的位置。每年都会有相关部门过来检查设备情况,我们平时也会通过设备自带的状况等观察能否正常运行,出现异常的时候就会立即联系维修或更换。”在记者采访过程中,恰逢不少学生上课路过AED,因位置显眼,不少学生第一眼便看到设备并跟身边同学聊起AED的作用。

沈老师告诉记者,平时学校也会通过每月编辑“健康小报”、校园广播等手段对学生们进行健康知识和急救知识的科普。“相较于普通胸部按压急救法,AED的效果更加显著,对被救者的损害也最小,易于恢复。学校配备AED的近几年来,虽然没有发生相关情况使用到,但我们依然在维护设备,定期也会对电池进行更换。”

“救命神器”应像消防设备一样普及

“正常室温下,心脏骤停4分钟后脑细胞就会出现不可逆转的伤害,如果心脏骤停超过10分钟以上,即使病人抢救过来了,也可能已经脑死亡变成植物人。所以对于心脏骤停的抢救,主要聚焦于如何提供快速的电除颤。”盐城市急救医疗中心主任胥伟华告诉记者,在全市将AED全面配备的主要意义就在于和死神抢那4分钟。

紫牛新闻记者了解到,AED设备可以自动分析患者心律,识别是否为可除颤心律。如为可除颤心律,AED可在极短时间内放出大量电流经过心脏,以终止心脏所有不规则、不协调的电活动,使心脏电流重新自我正常化,被誉为心搏骤停患者的“救命神器”。但AED设备一台动辄两三万元的价格还是阻碍了大部分单位或企业购买配备的想法。

“考虑到成本和使用效率,我喜欢用消防栓做比较。消防栓的使用频率也不高,但用到的时候也可以救人一命,甚至避免一些次生灾害。我们希望备而不用,但不能用而无备。”胥伟华告诉记者,在每年的急救任务中,他们已经见过了太多本来有机会救活的人,却因没有设备或没人能伸出援手而失去生命,导致整个家庭陷入悲痛之中。

对于有人质疑大量配置AED是否投入太大,胥伟华语气坚定地说道,“我们这次立法进行配置,预计投资较大,但每一台设备都能使用8到10年,平均下来每年花费并不多。如果能在这8到10年里挽救回几个人,这件事的价值就是无法估量的。”作为救死扶伤的急救人员,他们希望AED也能像消防栓一样普及,从而挽回更多人的生命。

立法打破人们不懂不会不敢的桎梏

“我们的愿景是实现盐城AED配置达十万分之一百台,也就是一千个人能配到一台。目前世界上最高的配置比例是日本,一千个人能配到九台。”盐城市卫健委副主任李军民告诉紫牛新闻记者。

李军民是此次法规的主要起草者之一,早在2019年他就有想要推动AED在盐城市铺开配置的想法。在李军民的设想里,公共场所人流大、人群复杂,发生心脏骤停等急症的概率较高,若通过在盐城的公共场所设置足够多和便利的AED,利用AED对患者进行迅速“除颤”,将能够大大提升心脏骤停市民的抢救成功率。

“我做过一个几万人的调查,结果是88%的人不懂和不会用AED。所以如何改变人们没设备、不熟悉、不会救、不敢救这四个关键问题,我们想到了通过立法来解决。”形成法案前,李军民和其他领导曾到杭州、深圳等地学习经验,结果发现做得比较好的地方目前也仅有一些地方管理办法,通过立法来解决这一问题并没有先例。在盐城市人大常委会提出立法计划后,他们深入研究了政策和法律资料并充分论证,经向社会广泛公开征集意见建议,反复会商修改,通过司法局合法性审查等程序,才逐步形成了一份《关于在公共场所配置自动体外除颤器的决定(草案)》,最终在盐城市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上得以通过正式实施,也才有了今天的成果。

已施行的法规中,明确了公共场所配置自动体外除颤器的各方责任、投入机制,解决了“没设备”的问题;通过卫生健康主管部门、红十字会、新闻媒体、有资质的社会组织等广泛宣传,解决了“不熟悉”的问题;在宣传的同时,卫生健康主管部门、红十字会、配置单位、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志愿者、志愿服务组织等多层次、多渠道开展使用培训,解决了“不会救”的问题;明确“因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实施紧急现场救护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依法不承担民事责任”的规定,解决了“不敢救”的问题。

李军民告诉记者,我国北京、上海、广州、杭州等城市的AED配置比例都不少,但普遍没能达到十万分之一百。盐城此次在全国首先通过地方性立法的方式,将这一工作逐步落地,既成为“小、快、灵”立法的典范,未来也有望为全国其他城市打造一个模板,树立一个榜样。

文/陈燃

编辑/倪家宁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