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青快评 | 职业“陪拍”乱象需要实施精准治理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8-21 15:48

随着旅游的火热,“陪拍”这一新兴行业悄然进入公众视野,有从业者暑假接单量快速增长。“陪拍”提供全程陪伴、拍照、修图等服务,相较于“跟拍”“写真”等传统的商业摄影模式,“陪拍”可称作“轻商拍”,经济负担较小,摄影装备、造型等更轻量化。“陪拍”兴起的同时,“陪拍师”的技术、服务水平良莠不齐,“放鸽子”“逃单”等现象频现,顾客体验也是百人百感。(8月21日《成都商报》)

“陪拍”的服务内容包括陪伴和拍照,主打的是“陪伴”,有业内人士认为,它是陪伴经济的新风口。作为一种新兴的社交方式,线下陪拍业务随着需求的增加而呈现出水涨船高的态势,线下陪拍在解决“拍照+陪伴”的基本需求时,也可以兼任向导和解说人员,成为付费的“搭子”,深受一部分受众的欢迎。

不过该形态属于新生事物,在实际运作过程中,由于目前尚未有明确的服务标准,当事双方多通过社交平台或更为私密的聊天软件进行沟通,缺乏正规性,且存在安全性风险,比如有的陪拍技术不过硬,难以符合用户的需求,约定双方出现“不守时”“放鸽子”“逃单”等情况较为常见,甚至可能出现谋财害命等极端案例。随着越来越多的矛盾纠纷的出现,对陪伴经济的规范化管理形势变得越来越强烈。

单纯的说,“陪拍”业务跟时下兴起的“找搭子”风尚有诸多相似之处,其实都是陪伴经济的不同表现形式,只不过有的是无偿,有的是付费。52.3%的青年觉得找“搭子”能扩大个人社交圈,45.0%的青年觉得彼此有边界感,情感负担小,42.9%的青年觉得可以互相激励、互相监督、互相帮助。由此不难看出,随着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化,再加上网络的加持,以及线上交流和互动,并最终形成线下型社交和合同的行为将会越来越多,诸如上门“煮饭”等新业态,都是互联网时代的新生产品。

为此,线下陪拍业务的规范性,本质是对契约精神的考验,检验合同的履行能力,对社会治理能效更是一种考验,既需要就事论事,又需要从更宏观的层面去规范和完善,并进行系统性的治理体系构建。为此需要发挥各方的力量,最终形成齐抓共管、标本兼治的治理格局。

一是供需双方要有契约精神 ,并有严格履行合同的自觉意识。只要涉及到有偿服务等行为,无论是线上交易还是线下议定,都应做好事先约定并有相应的约束条款,明确双方的责权利和违约侵权赔偿方式、解决纠纷的渠道等,如果能有第三方公司参与或相关方作出担保更好。如此做可以在发生纠纷时,更好的维护自身的权益,并由此形成倒逼效应。

二是根据社会发展的趋势,对此类新生业态给予立法规范,弥补法律层面上的不足。由于陪拍等线下陪伴服务涉及多项法律,在单个法律无法进行系统性约束的情况下,需要考虑到欺诈客户、违约、性骚扰、人身安全威胁,甚至可能涉及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等各种因素,从监管层面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解决法律法规不完善的基础瓶颈。

三是要让平台履行好把关责任。在时下缺乏三方机构进行资格把关的情况下,平台公司担负着安全等连带责任,一方面电子商务平台经营者对平台内经营者的资质资格应尽到审核义务,对未尽到安全保障责任的行为承担连带责任。以此让平台做好资格审核和协助后续维权。

四是要强化监管和行业管理。政府相关部门要着力培育相关行业,建立行业管理的相关机制,实行行业的自我管理和约束。在此基础上,要明确相应的监管机构和主体,落实监督执法的主体责任,畅通投诉举报的渠道,构建快查快办的反映机制,同时要加大常态性执法和重点问题的专项治理,通过行业管理和行政监督让线下陪拍行业走上规范化和法治化的轨道。

在此基础上,还要发挥社会监督、公众监督、舆论监督的作用,充分调动一切社会资源参与防治,以治理的现代化实现治理结果的高效化。

文/堂吉伟德

图源/视觉中国

编辑/王涵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