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主办的第13届中国汽车论坛在上海嘉定举办。在7月6日下午举办的“主题论坛五: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新趋势与未来发展”上,小鹏汽车自动驾驶中心算法专家刘德浩分享了小鹏汽车做自动驾驶的探索。
刘德浩认为,业内做自动驾驶一般有两条路径:一种是通过充分的量产和经营低等级的自动驾驶能力,过程中通过量产积累大量数据,实现数据闭环,实现技术迭代,从而逐渐向更高级别的能力演进。另一种是直接定位到L4甚至L5的级别,最大的关键词是“无人”。这种方式的商业化途径是特定运营场景,封闭或半封闭的场景。一般主机厂采用的是第一种方式,来适应中国本土化路况及驾驶习惯,为消费者交付高可用性、高场景好用的辅助驾驶产品。
刘德浩介绍,小鹏汽车在自动驾驶领域先是发布了泊车产品,又发布了高速NGP、城市NGP等,“2019年随着G3发布的是自动泊车的能力,2020年的P7发布的是高速NGP和记忆泊车的能力,2021年首发了城市NGP,在城市里具备L2+、L3-类似的能力。现在是G9及刚刚发布的G6,在今年年底会逐渐推出全场景NGP及AI代驾的能力,并且会在这些车型上逐渐实现不依赖高精度地图。”
刘德浩认为,自动驾驶已经到了从上半场到下半场的拐点,自动驾驶的上半场是冷启动的阶段,拼的是爆发力,是算法的突破。下半场拼的是体系和效率, 量产的城市辅助驾驶的能力,以及全栈闭环能力这两个能力是进入下半场的“入场券”。小鹏汽车在上半场实现了“三大拼图的完成”,在泊车、城市NGP、高速NGP三个场景的能力搭建,完成了上半场的拼图。为了做好智能驾驶的下半场,提前做了布局,包括软件和硬件,软件像XNGP软件的布局,不依赖高精度地图,不重度依赖激光雷达,另外还有像算力、传感器、域控制器方面的升级。
他还表示,人工智能领域特别火的ChatGPT,也让他们看到了曙光,可以用大模型去做端到端自动驾驶。“以前的自动驾驶软件都是分模块做的,像感知、定位、规划、控制,感知告诉我们周围的动静态环境是什么样的,定位告诉我们在哪里,感知和定位合起来建立良好的车路模型,在车路模型里做决策预测,规划出来一条运行轨迹,并通过控制沿着轨迹行走。如果将来能做端到端的产品,至少在软件复杂度上会更好。”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宋霞
编辑/田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