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时生活中,大家都有过这样的经历:有些时候,明明记得自己没有磕碰过,却发现身上多了几块青紫,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什么是淤青
淤青也称为瘀斑,属于紫癜的范畴,由于某种原因导致血管破裂,而表现的皮肤损害。通常由于皮肤的外力作用导致毛细血管破裂,导致毛细血管内的红细胞渗出到血管外的组织中,皮肤损害为点状称为瘀点,如皮肤损害面积比较大且较深,则称为瘀斑,如果出血性损害较深且有波动感,则称为血肿。
淤青为什么会呈不同的颜色
红色:瘀斑刚形成时,它的颜色来自血液中的血红素。血红素是卟啉化合物与铁形成的配合物,所以表现为鲜红色。
暗紫色:随着时间推移,红细胞被巨细胞吞噬,其中的血红素被分解,此时瘀斑表现为暗紫色。
蓝绿色:血红素在微粒体酶的作用下,会生成胆绿素,呈蓝绿色,而后胆绿素会进一步代谢转化为胆红素,呈橙黄色。
金黄色:血红素被破坏后,会释放出铁离子,与铁蛋白结合,形成金黄色的含铁血黄素,这是即将痊愈的表现。
出现淤青的原因
1.血管弹性下降。日晒、静脉曲张、激素水平的变化都会导致人的皮肤变薄,血管弹性下降、舒缩能力降低,凝血功能下降。胶原蛋白、维生素C的缺乏也可导致血管变脆,更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刺激,如轻微外伤、较少运动的人突然剧烈运动、长时间压迫导致血管破裂阈值降低。
2.血小板减少。血小板能帮助凝血、修复血管损伤。维生素B12或叶酸缺乏、一些恶性肿瘤、感染等也可以造成血小板生成障碍。如果出现刷牙易出血,鼻部反复出血,月经量增大,头晕头痛,甚至便中带血等合并症状,需警惕血小板减少的可能,建议到医院就诊,完善血常规、凝血功能等相关检查。
3.服用药物。中老年人常服用的抗凝药如华法林、阿司匹林也可能导致出现淤青。有的抗生素如头孢、青霉素的使用,也可能破坏血小板导致淤青。部分抗抑郁药如氟西汀、舍曲林、西酞普兰和安非他酮等可与血小板相互作用,影响凝血。
编辑/王静